2024年12月7日星期六

冬至「守城」才健康 - 伍懷璞

2024年12月7日 - 信報

今年的12月21日(周六)是冬至,冬至乃二十四節氣中重要的一天,也是陰陽轉化的關鍵時刻。在這一天,陰氣達到頂峰,陽氣剛剛萌生,人體需要特別注意保存陽氣,以確保來年的健康。古人總結了許多養生口訣,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冬至養生的重要性。

想身體健康,宜在12月14日開始「守城」。本文將引用中醫和易經理論,簡述出冬至「守城」的原理與方法。

「冬至一陽生,養陽在此時」出自古代對冬至的認知,意指冬至是一年中陰極陽生的起點。人體與天地相應,冬至時期,人體的陽氣最微弱,若能保存精氣,就能順應自然節律,為來年的健康奠定基礎。

中醫口訣:「冬藏不耗精,來春活力增。」中醫理論強調「冬藏」,此時應避免陽氣外洩,保存體內的精、氣、神。冬至的養生「守城」,其核心就是這一理論。

古人稱這一日要「守城」,意在提醒人們,在這一日,人體需要像「城池」一樣做好防禦,有重兵駐守(有好的抗免力),保住自己的「城池」,防止陰氣侵入,從而保持健康。這一理念,融入了深厚的中醫理論,也提醒我們在冬至期間,要注意身體的保護和調養。

破城行為

很多人不知冬至「守城」的重要,還會自破「城池」,以下便是過度做會自破「城池」的行為;

一、夫妻生活過度

「精滿不思春,精虧病纏身」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人體的精氣,對健康的重要性。冬至當天過度耗精會導致陽氣流失,腎氣虛弱,影響身體免疫力和精神狀態。中醫觀點裏,腎主藏精,過度耗精會損害腎氣,導致腰膝酸軟、精力不足。「精氣奪則虛,虛則病」便是指冬至當日需特別注意「精氣閉藏」,避免不必要的損耗。

二、劇烈運動

俗語「冬至氣血緩,莫強汗淋漓。」運動會加速氣血運行,導致陽氣大量外洩。適當的溫和運動,如太極、散步,更符合冬至養生的原則。

現代科學研究顯示,過度劇烈運動,會使體內皮質醇水平升高,壓抑免疫系統,增加感冒或其他疾病的風險。

三、熬夜與作息不規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體應該順應天地自然節律。冬至夜長,應當早睡,減少對身體的負擔。中醫觀點是「肝藏血,夜養肝」,熬夜損傷肝血,導致疲憊和免疫力下降。冬至養生應早睡早起,以確保氣血充足。

四、過度勞累

中醫認為「勞神傷氣,過勞傷身」,過度勞累會損傷氣血和五臟六腑,特別是在冬至這樣陰氣極盛的時刻,應當減少體力和腦力的過度消耗。現代醫學表明,過勞會提高體內炎症因子的水平,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免疫系統疾病的風險。

五、過多冷食

民間有「冬至暖胃,冷食傷脾」之說,冬至是養陽的重要時刻,食用冷飲冷食會損害脾胃功能,使寒氣入侵。在中醫理論而言,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受寒,氣血無法正常生成,進一步影響免疫系統和消化功能。

儀式效應

從免疫學角度分析,冬季是人體免疫力最弱的時期,適當的休息和保養可以提高免疫細胞活性。研究表明,充足的睡眠和規律的生活,能提升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的功能,降低感冒和其他疾病的發生率。另,心理學理論「儀式效應」指出,有計劃地進行養生行為,能增強心理安全感和健康信念,從而促進健康。

冬至「守城」是養生的開始,守住陽氣後,還需進一步進行陽氣的培養,以下是幾個最基本、最簡單易行的方法:

1 多曬後背──中醫指「陽從足下起,日照半小時。」冬至後,每天宜進行30分鐘的戶外曬太陽,尤其是多曬後背,有助於吸收自然陽氣,促進經絡循環。

2 飲食調養──適量食用補腎或溫陽散寒的食材,如黑豆、黑芝麻、羊肉、栗子、山藥、牛肉、生薑、桂圓等,可助人體陽氣的生發。

3 經絡補益──按摩甚至是做艾炙,艾腎俞、足三里等穴位,可改善腎氣,促進氣血循環,而最簡單之法就是晚上用溫水泡腳。

根據中醫的觀點,冬至是一個陽氣轉化的關鍵時刻,而「守城」不僅僅局限於冬至這一天。在冬至前後的7天,是一個重要的「內守」時期。尤其是對於身體較弱的人群,最好從冬至前的一周開始,就注意養生和保護身體,避免體力透支和精神疲勞。特別是在冬至這一天,人體的陽氣最弱,若在前一周沒有做好充分的養生準備,便容易導致陽氣虧損,進而影響免疫力和整體健康。

對於身體狀況較好者,在冬至這天守城已可,但如果事先有過勞累或氣虛的情況,最好從冬至前的7天開始進行調養工作。尤其是要避免長時間的體力勞動、過度消耗精力和情緒波動。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