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2日 - 信報
過去一年,Z世代受訪者平均外遊3次,花費其收入約13%。
去年,世界經濟論壇有研究指出,Z世代的心態和對工作的態度,跟老一輩和職場上司的隔閡愈來愈大,兩代人愈發難以共事;Z世代被認為缺乏上進心和主動性,即所謂欠「火」。他們亦被指毫無紀律:上班遲到、工作不專心沒交帶、開會不發言、夠鐘放工即走、不願意加班等等。
Z世代有這些缺點的原因,主流意見都是從經濟角度分析,指他們欠缺足夠「上流」機會,年輕人無動機奮鬥、發展事業;樓價太高,「上車」遙不可及,生育子女花費巨大,反正找情人和性伴侶較以前容易得多,故Z世代不想結婚成家。占飛認為,上述種種都是原因,卻並非所有原因。
自我中心
德國法蘭克福學派思想家哈伯馬斯,把現代社會分為兩個世界:一個是「系統世界」,另一個是「生活世界」。系統世界是權力和市場支配的世界,包括學校、職場、官場等,這是工具理性的世界,重權力、地位、金錢而輕正義,效益高於人情,有使用價值時是朋友,人走則茶涼;生活世界是家庭、朋友圈、個人獨處的空間,重快樂、重人情。
哈伯馬斯認為,現代人的孤寂感、疏離感,源自系統世界「殖民」生活世界。說「殖民」未免有點誇張,但打工仔的確每天辦公─在系統世界的時間,遠多於在生活世界的時間;若要開展事業,生活世界更可能完全給系統世界剝奪。
老一輩以工作和事業為第一優先,二十世紀晚期的後物質主義世代已反對這想法,要求「工作─生活平衡」。Z世代進一步把工作和事業貶為第二優先,視工作為工具、手段,賺到足夠金錢尋求快樂,皆因在系統世界工作時,他們感到被困,失去自由。他們怎會願意加班呢?去旅行不單快樂,且得到自由。
老一輩把人生意義、身份認同與個人成就掛鈎,故積極主動的工作、學習和奮鬥,建立事業,乃至貢獻社會;Z世代卻自我中心,尤其由手機、電玩陪伴長大,習慣影像和口語,疏遠書本和文字的一代,少不免感性發達而理性薄弱,由港人動輒講feel可見一斑。愛情固然有feel即如膠似漆,冇feel則同床異夢;工作亦然,有feel則苦亦幹,冇feel則辭職。內地流行講「爽」,爽亦是feel,與理性全沾不上邊。
自我中心者追求個人快樂,無論吃喝玩樂,還是工作、愛情、性愛,都以個人快樂為取捨準則。能帶來快樂就是好、善,導致不快就是壞、惡,毋須理由。正如古希臘快樂主義哲學家伊壁鳩魯所言:「快樂是幸福生活的起點和目標,一切善的根源來自口腹之樂,就是智慧和文化也與此相關。」難怪今人那麼沉迷和享受飲食!
守法守規
追求快樂不一定是壞事,好像羅素說過,一個快樂的人,不會是邪惡、病態的人。瑪麗雪萊(Mary Shelley)嘗言:「沒有人為作惡而作惡。他是誤以為作惡可以得到快樂。」重感性較輕理性,可以是好事。十八世紀蘇格蘭哲學家休謨在《道德原則研究》有言:人們選擇道德,並非基於理性的考慮,而僅僅是情感。「這種情感不可能是別的,只能是一種對人類幸福的同情和對人類苦難的憤恨。」
自我中心亦不等於自私。Z世代對權力、地位和金錢無感,反而不重視名牌,而着重性價比;他們不愛算計他人,更重視環保,更有公德心,肯自動讓座,幫助陌生人,乃至更守法守規;Z世代這樣做,並非為了愛國愛港的大理想,而是行小善、施小惠、見義勇為等行為讓他們快樂。一般Z世代不如老一輩「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卻痛恨有人虐待寵物、大媽在公共空間嘈吵高歌跳舞、浪費食物、打尖……
每一個世代的成長環境和經驗都不盡相同,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異於上一代,份屬正常。嘆息將何為?
追求即時滿足
任何關於世代的論述,都只是就大體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諸葛亮在《出師表》自稱「不求聞達於諸侯」。究甚實,他並非不想聞達,只是不肯去求聞達,而是等人來求他。何以見得?他一直關注天下大勢,不然,劉備問他,他怎可能立即提出隆中對呢?
香港Z世代被指沒鴻圖大志,不求聞達,究竟是他們真心只想追求小確幸、或有學者說的「小目標式的生存」?抑或生於亂世,迫不得已而不求聞達呢?或者如諸葛亮般等待適當時機?在批評Z世代前,也許應想一想。
Z世代不相信「延後回報」,不接受任何人以「先苦後甜」為藉口,剝削他們的權利。這是重快樂和快感者的特性:追求即時滿足。飲食、打機、看短視頻、旅遊、上網購物等等,都可即時得到快感。在社交媒體聊天、回應,贊成或反對,往往都是未經深思熟慮的即時反應,故經常不合邏輯。有謂Z世代是康納曼《快思慢想》書中說的快思的世代,不無道理。不過,這不等於Z世代欠缺耐性;有新食肆開張、新產品推出,他們願意排隊半至一個小時去光顧。
感性的快樂大多短暫,服從報酬遞減定律,故Z世代喜歡不斷試新,很易成為潮流的俘虜:手機出新款即換機、有新電玩便買。潮流興北上消費,出外旅遊,單純為湊熱鬧和嘗新,至少也要去一趟。晚期資本主義社會,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動力,追求小確幸、重消費的Z世代,對社會也頗有貢獻呀!
在千人一面的現代社會,以忠於自我和「自我實現」為人生目標的話,Z世代追求的「自我實現」:吃天下美食、遊天下名都覽美景等小確幸,得到的是橫向的、量的快樂;還有向上的、質的、深度的「自我實現」,Z世代似乎忽視了!
原文:
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culture/article/3925906/追求即時滿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