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5日星期二

強積金投資宜善用夏普比率 - 廖國林、張昕之、祝建華

2024年11月5日 - 信報

強制公積金計劃(MPF)是香港一個強制性的退休儲蓄計劃,旨在幫助居民在退休後有足夠的經濟保障。自2000年推出以來,MPF已成為香港退休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儘管MPF計劃在幫助居民累積退休儲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臨一些挑戰。強積金計劃提供多種投資選擇,包括股票、債券和混合基金,並提供眾多地域投資選項,讓參與者可以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進行選擇。但不同的強積金的投資回報承受的市場波動影響較大,究竟如何選擇適合自身的強積金?

每隻強積金均提供了自身的風險指標,反映了基金表現的波動性。風險指標是基於過去3年的年化標準差計算,風險指標愈高,基金波動性愈大。但很少有人提醒投資者,常見標準差在衡量風險上也有一些劣勢。以下將透過一些虛擬的情景進行示範,說明風險指標本身的風險。各情景模擬一年的實際投資情景,均在每月末投入100元,其中第一筆投資在第一個月的月末投入,最後一筆在第12個月末投入,共投入12筆,並在第13月末計算收益。

衡量調整風險後表現

常見標準差的其中一個劣勢是無法反映收益曲線的形狀。如情景2、3、4,在第13月底的單價一致,且標準差也基本一致,但收益曲線的形狀影響了最終收益【圖】。其中收益最高是情景3【表1】,原因是收益曲線先下跌再上漲,在下跌時能購入更多份額,使在後半段的上漲中獲利。

這個例子也啟發了在長期的投資過程中,短期下跌是有利的,對應於標準差(風險)的增加也是有利於整體回報。不應盲目追求風險指標較低的MPF基金。

常見標準差還有一個劣勢是無法區分方向,如情景5整體是上升趨勢,而情景6整體是下降趨勢,但其標準差基本一致。最終兩個情景的收益也有差異。因此,應綜合評估MPF基金的表現,可以嘗試使用夏普比率(Sharpe Ratio)進行量化分析。

夏普比率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於1966年提出的一種衡量投資績效的指標,用於評估投資組合在調整風險後的表現。夏普比率愈高,表示在承擔相同風險的情況下,投資組合獲得的超額報酬愈多。假設無風險利率為零,分別計算情景5和情景6的夏普比率,可以發現情景5相比情景6具有較高的夏普比率【表2】,即承擔相同風險的情況下有較高收益。

在MPF投資中,隨着時間推移,後續投資的資金對整體持倉成本的影響愈來愈小,造成「鈍化」現象。此現象主要是由於早期投入的資金佔比逐漸增大,而後續每次投資的金額相對較小,導致攤薄成本的效果減弱。舉個例子,如果每月投資100元,第一年後持有的基金金額為1200元,此時再投資100元,佔比為8.3%。到了第二年,持有金額達到2400元,再投資100元,佔比就只有4.2%了。由於鈍化現象的存在,獲取更高的長期收益相比風險指標更為重要,透過夏普比率可以平衡收益與風險,找到更合適的基金進行投資。

不應過度避開風險指標較高基金

綜上所述,在MPF投資過程中不應過度避開風險指標較高的基金,長期正收益基金若風險指標較高,反而可提供較高的整體收益。個人投資者應結合收益與風險進行全面判斷,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基金,而不是一味追求絕對無風險。

聲明:感謝InnoHK、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實驗室對本文的支持。內容不代表他們的意見。

作者廖國林為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實驗室數據科學家;張昕之為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副教授;祝建華為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及數據科學學院講座教授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