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5日 - 信報
今年8月份金管局完成《虛擬銀行檢討報告》後,開始對虛銀「拆牆鬆綁」,先正名為「數字銀行」,減低潛在用戶對名稱衍生出負面印象;然後放寬經營範圍,刪除過去「主要提供零售銀行服務」的規定,並容許開設本地分行,意味其功能與傳統銀行已相差無幾。
回歸傳統模式 難敵大行
金管局有意「鬆章」虛銀,藉此證明早年發虛銀牌照有其必要,然而,虛銀業務與傳統銀行愈類近,商業定位就愈尷尬:對客戶來說,既然傳統大銀行跟虛銀都有提供類似的服務,何必要選個小的?
虛銀國外傳入,外國人口密度較低,銀行服務落後很早關門,用戶難以使用。智能手機及4G帶動虛銀出現,容許用戶足不出戶就能24/7理財,快速累積用戶。金管局把這套業務模式原封不動地照搬到香港,推動虛銀發展,問題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金融銀行業基建發達,各家銀行都推出自家手機Apps,而且人口密度高,各大銀行也願意投資分行及自動櫃員機,高峰時更像極了便利店,「梗有一間喺左近」,虛銀的吸引力自然大減。
不過,香港人精於計算,只要給予他們較高的息率,也會吸引個別新客轉用。據金管局統計,虛銀的總客戶存款由2020年中的33億元,增加至2023年底的375億元,3年半時間升幅超過10倍。
看似增長迅速,但如果以當時整個香港總存款金額16.2萬億元計,8間虛銀的存款額加在一起,也僅佔香港總存款額約0.23%,足見其「雷聲大,雨點小」。
縱使虛銀之一的眾安銀行(ZA bank)稱,今年7月首次實現單月轉虧為盈,但必須留意,賺錢原因是基於規模效應,抑或只是「順應天意」?眾所周知,過去兩年全球因高通脹環境,各地央行出現激烈的加息周期,而銀行業普遍受惠加息帶來的淨息差收入上升。
例如英國虛銀Monzo,截至今年3月底財政年度首次錄得全年盈利,其中利息收入便急增超過1.6倍;管理層不違言利息收入上升,與英國基準利率過去一年由4厘增至5.25厘有關。隨着美國開始減息,虛銀要保持利潤將更具挑戰。
牌照價值升 股東可套利
當金管局把虛銀拆牆鬆綁,變成以「網上」為主經營銀行業務時,意味本身有傳統銀行入股的虛銀,在一定程度上構成直接競爭,股東如何分配各自的利益,以及避開利益衝突,也須費腦筋處理。
金管局的做法雖然令虛銀業務定位變得不清晰,但對股東來說,始終是一件好事,畢竟虛銀業務愈像傳統銀行,銀行牌照的預期價值便水漲船高。只要內地及香港經濟復蘇,有金主願意高價收購香港銀行牌照,股東們蝕頭賺尾,或許最終有不俗回報!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