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5日星期六

重陽始陽氣減,強體質祈福壽 - 伍懷璞

2024年10月5日 - 信報

10月11日重陽節,此時日照時間減少,陽氣逐漸衰退,感冒、鼻炎、呼吸道感染、心腦血管疾病等高發,尤其是老年人易舊疾發作。

因此,重陽節始,做好保健、鍛煉,尤其重要。

《西京雜記》(漢代劉歆著,東晉葛洪輯抄)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重陽節傳統習俗,有登高、佩戴茱萸、賞菊花、飲菊花酒等,最初目的是避禍消災,後來蘊含着濃重祈福延壽之意,反映了古人與瘟疫疾病鬥爭的精神。從現代醫學觀點分析,重陽節的許多民俗活動,都有一定保健效果,故流傳至今。

強身辟邪延壽

重陽節堪稱古時的「保健節」,不僅寄託着對老年人健康長壽的祝願,還都有一定保健功效,如下:

1. 登高利身心:秋日登高可增強體質,提高肌肉耐受力和神經系統靈敏性。登山過程中,人體心跳和血液循環加快,肺通氣量、肺活量明顯增加,腦血流量增強,內臟器官和身體其他部位亦得到很好鍛煉。在登高之時,溫度變化最為頻繁,會使人體體溫調節機制不斷地處於緊張狀態,從而提高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重陽節登高還具有顯著的心理保健作用。重陽節正值深秋,此時天清氣爽,氣候宜人,多彩景致使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老年人秋日登山,還可多曬太陽,利於補鈣,改善情緒,防止秋季易產生抑鬱心理。

2. 茱萸辟邪:重陽節又稱「茱萸節」,古人認為重陽成熟的茱萸,具神奇的驅風逐邪效用,把茱萸喻為「辟邪翁」,重陽節常有插茱萸、佩茱萸、品茱萸酒等習俗,以此來辟惡氣、抵禦初寒。《風土記》(晉代周處所作地方風物志)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上,辟除惡氣而禦初寒。」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屬世界三大名貴木本藥材之一,其根、莖、皮、葉、子等均可入藥,性微溫,味酸澀,入腎肝二經,具有補肝益腎、溫中止痛、固澀防脫、安五臟、通九竅等功效,可治眩暈耳鳴、腰膝痠痛、自汗盜汗、腹痛吐瀉、消化不良等症,久服益精提神、身壯力強。可見,重陽節佩戴茱萸對健康很有益處,尤其在登高時,茱萸還能起到驅趕蚊蟲叮咬作用。

3. 菊花延壽:古人稱重陽節作「菊花節」,習慣賞菊、簪菊、飲菊酒、食菊糕、賦菊詩等,目前很多地方仍沿襲賞菊、飲菊花酒等民俗。菊花被稱為「長壽花」、「延壽客」、「不老草」等,不僅有觀賞價值,還有藥用價值。

菊花,性微寒,味甘,入肝、肺經,具有疏風清熱、醒腦明目、平肝清火功效,在中藥裏屬發散風熱類藥物,傳統上主要用於外感風熱所致的頭昏痛,以及肝腎虛所引起的目暗等症。古人稱:「聞花香,免服藥。」欣賞菊花,不僅使人的眼、鼻得到享受,還因菊花含有菊花環酮、龍腦等揮發性香物,因而人聞之可輔治頭痛、頭暈、視覺模糊等症。《西京雜記》載:「菊花舒時,並採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菊花酒在古代被視作延年益壽的長命酒,有清熱解毒、明目祛風、平肝疏肺、益陰滋腎的藥用價值。《神農本草經》載:「服之輕身耐老。」

三大養生指南

重陽節開始要做好保健工作,尤其老人,更要及時調整好日常起居飲食,並注意精神調養,保持良好心態,培養樂觀豁達之心,如下:

1. 飲食調節:秋季氣候以「燥」為主,重陽節正值氣候變冷之際,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此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為主,除食用一些時令蔬果和健脾養胃的粥湯外,還可多食用芝麻、糯米、蜂蜜等柔潤食物,並少食辛辣食物,以免損傷陰精。老年人要多吃雞肉、魚肉、牛肉、瘦豬肉等富含優質蛋白質食物,配搭新鮮時令蔬菜、水果和雜糧,為身體提供充足的營養元素。

2. 充足睡眠:《黃帝內經》載有「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睡覺時,一定要避開風寒,以免帶着寒意的秋風傷身;適當增加居室濕度,如在室內養魚、養花,用濕布擦地或家具,甚至使用加濕器等。秋季開始晝短夜長,除了提高夜間睡眠品質外,還要有適當午睡來補充睡眠。

3. 適度登高:重陽登高是一項傳統節日專案,也是一種適合秋季身心健康的養生辦法,可達到鍛煉身體、保持心情愉悅的目的。老年人登高時應量力而行,據個人體力而定,爬山強度和時間不宜過度、速度宜緩慢,避開氣溫較低的清晨和傍晚等。

此外,秋季養生還要記得適量多喝水,少流汗,適度「秋凍」,注意心態平和,避免情緒大起大落,保持樂觀開朗心態。

資料研究員:曾穎雯中醫學博士

撰文 : 伍懷璞_作者為中醫學博士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