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4日星期六

地道酬德 - 岑逸飛

2024年9月14日女- 信報

中國人愛談天說地,天與地總是相連。因此有天道,便有地道,若是「天道酬勤」,那麼「地道」又酬些什麼?

或說「地道酬善」,但筆者認為值得商榷。因為「天道酬勤」,一般指對應《乾卦.象傳》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若然如此,則「地道」便該對應《坤卦.象傳》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看來,「地道酬德」要比「地道酬善」更為合適。然則「德」與「善」,有何不同?有云「行善積德」,善要行,德要積,「行」是實踐,而「積」則是修行。

積德是修德,但這個「積」字,並非純粹增加,可借用老子的「道生之,德畜之」,積德是德的畜養,需要心力和關愛。

積德到一定程度,才見「厚德」。如果是「薄德」,便有「德不配位」的危機。《易繫辭下》謂:「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意思是德行淺薄卻地位尊崇,智能低下卻圖謀大事,力量弱小卻負擔重任,這種情況很少不招致災禍。

或說「德」猶如航行大海的貨輪,名譽、財富、權力、地位,就像貨輪上裝載的貨物,體積和容量都有一定限度,一旦貨物超載,貨輪就會沉沒,貨主將一無所有,這就是「德不配位」。是故德厚才能載物,載物顯示其包容性,有兼容性才能兼收並蓄,廣納博收。

總而言之,「德」是做人的根本,有德必然有善,德是因,善是果,但德要厚,厚德才能載物。

載物代表包容性,而包容性又可與老子「上善若水」掛鈎,因水最具寬廣深厚胸懷,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行善若水,自能滋養萬物,造福萬物。

道教典籍《赤松子中誡經》有云:「唯德是立身之本,唯善是納福之門。」地道酬德,所酬的正是因行善而得到的人間福報。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