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4日 - 信報
中秋節(9月17日)快到了,自入秋後,「夏熱」逐漸被「秋燥」取代,人體會出現各種「秋燥」之症,容易「上火」,例如口乾舌燥、咽喉乾痛、鼻出血、爛嘴角、牙痛等等。故入秋後要重點預防「秋燥」,尤其是「秋燥」引起的上火症狀。
秋冬季節,氣候乾燥,人易上火,並引起多種疾病。上火在醫學上稱為「應激性疾病」,是人體各器官不協調造成的,中醫認為這是因為體內陰陽失調所引起。
通常人們在上火前,並沒有明顯的症狀,發病後則表現為心跳加快、全身燥熱、口唇乾裂、心緒不寧;嚴重的話會有口瘡、咽喉腫痛等症狀。
秋季氣候乾燥,是上火原因之一;然而,情緒波動、勞累過度、飲食不當、消化不良等其他因素,也會導致咽喉乾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乾舌燥、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
從西醫角度來說,上火表現多見於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急性咽喉炎、牙髓炎、口腔潰瘍、眼瞼炎、結膜炎、尿路感染、便秘、皮膚癤腫、蜂窩組織炎等,也見於結核病、高血壓、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疾病。
中醫認為:「熱自外受,火自內生」,這些「邪火」大部分是由內而生,外在誘因很多,主要有三。
首先是直接受到「火熱之邪」侵襲而引起,如季節轉換,尤其秋冬季氣候乾燥。
其次是情緒波動、壓力過大、經常熬夜、睡眠不足,打破了生物鐘規律。
第三是食用過多辛辣厚味食品如葱、薑、蒜、辣椒或溫補肉類如羊肉、狗肉。嗜煙酒亦用樣會引來邪火。
實火燒心肝
總之,秋燥引起的上火,主因乃身體內部陰陽失調所引起。
其中,陽盛者屬實火,可見於心、肝、肺、胃等火熱的病變;陰虛者屬虛火,多屬於肺、腎、心、肝的病變,而最常見的主要是心、肝、肺、胃的實火。
一、心火:心臟在中醫五行中屬火,掌管血脈運行,心火上炎可表現口舌糜爛、生瘡、舌尖紅、心煩急躁、失眠等。
二、肝火:肝的性情最急躁,肝火上升就會出現急躁易怒、頭痛眩暈、目赤耳鳴、面紅耳赤、口苦咽乾、胸悶脅疼等症。
三、肺火:肺在中醫五行中屬金,火克金,故肺怕「火」。當外感溫熱之邪或風寒犯肺,均可「化熱」,出現口乾、咳嗽、咽喉乾疼、嘔吐黃痰、渴喜冷飲等肺部疾病。
四、胃火:主要表現為胃脘灼痛、渴喜涼飲、口臭、牙齦腫痛等,多因「胃熱」偏盛,與情志鬱火相關,過食辛辣之品而成。
「胃熱」可見兩種情況:一是胃炎,感到胃脹,時有口臭,沒食慾;另一是胃口大增、吃完就餓,中醫稱「消穀善飢」,因胃熱過盛、胃蠕動加快,以致食慾增加。
抑鬱高發期
進入秋季,日漸短、夜漸長,陽光照射少,人體的生物鐘會不適應日照時間的變化。
特別在北方,加之觸目皆是秋風蕭瑟、萬物蕭條之景,易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出現情緒與精神狀態的紊亂,即常說的「秋悲」,既是一種情緒上火的表現,也可說是抑鬱症的高發期。
故要提早預防情緒上火,讓身心保持健康愉快,安然度過秋天。筆者總結以下幾點預防情緒上火的注意項:
1、要調整心態,培養樂觀情緒,收斂心神,保持內心寧靜。
2、要作息規律,早睡早起,保證足夠的睡眠,保持神志安寧。
3、要堅持體育鍛煉,適當運動能使精神愉快,如打太極拳、練瑜伽、跑步、行山等。
4、要注意營養均衡,多吃一些抗抑鬱食物,如情緒低落時,喝點綠茶、咖啡,吃點香蕉和朱古力等。
5、要積極參與社交活動,擴大生活圈子,多交工作以外的朋友,培養興趣、愛好,紓緩工作壓力,這是鬆弛神經、預防抑鬱症的良方。
清火不能停
要避免秋季上火,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生活規律,按時作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定時定量進餐,切勿暴飲暴食等。
2、多吃「清火」食物,如新鮮綠葉蔬菜、黃瓜、橙、綠茶等,多吃胡蘿蔔補充維生素B、避免口唇乾裂等。
3、隨時補充水分,保持每日喝水約1300毫升,流汗時更要多喝。
4、保持平和的心態,避免情緒受到刺激而上火。
5、可口服各類清涼沖劑,如夏桑菊、金菊沖劑等,對清火也很有效。
此外,若已出現上火症狀,期間不宜吃辛辣食物、喝酒、抽煙和熬夜,應注意保持口腔衞生,常漱口,多喝水,並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清火藥物。
如上火症狀較明顯,一周以上還沒有好轉,需及時到醫院就診。
作者為中醫學博士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