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1日 - 信報
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助理教授舒曼(Schumann)和美國聖路易斯大學米高羅斯教授(Ross)近年的研究亦指出,男性對於「需要道歉行為」門檻較高,縱使自己有出軌等行為,亦不認為要道歉。
女性主義評論家辛迪道爾(Sady Doyle)認為,這是性別歧視運作的方式,當大眾優先考慮男性的聲音和觀點時,男性自然會對自己的智力或技能有着過度膨脹的看法。女性自小已被教育,要原諒、放下和放輕鬆,社會普遍對女性有期待,不合理地負責「情緒勞動」(emotional labor),要掌握其他人的感受、察覺細微的差別,承擔「保持和氣」的責任;在家裏需要體貼,於職場上則擔任軟化緊張情緒角色。
瑪喬麗英格爾和蘇珊麥卡錫在《為什麼要道歉》提及,有些時候女性道歉是出於團結和同理心,屬美好的契機,但也不能忽略道歉背後僵化的性別差異。
當然,社會慢慢重視女性在家庭、職場上的貢獻、地位,可是每一名女性也可以透過對話,逐漸帶來一些改變。例如嘗試把「對不起,耽誤你的時間」改為「謝謝你花時間幫助我」,千萬不要因用「謝謝」代替「對不起」而有壓力。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