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2日星期四

物業金融屬性漸消失,炒賣宜慎思 - 盧志威

2024年8月22日 - 信報

患病並不可怕,所有人都會病,最低限度喉嚨痛傷風咳嗽,食粒龍角散、必理痛,一兩日之後自然會好,最慘是病又唔認,還要「充大頭」,花天酒地繼續揮霍健康,病情只會愈來愈嚴重。

Call Loan涉兩種情況

近日香港銀行Call Loan成為焦點。所謂的Call Loan又要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傳統的按揭,理論上只要準時還款,就算抵押品價值下降,從商業邏輯以至監管條例來看,銀行都不會主動要求補差價,除非突然間斷供一期,銀行重新審視客戶還款能力,覺得風險太高,才有機會要求補差價Call Loan。此外,因為按揭利息不高,現在定期存款利率比銀行借出去的更高,加上固定成本,有可能「做一單蝕一單」,還要面對違約風險,又或者抵押品價值下跌,所以新造按揭愈批愈慢,背後的邏輯就是「冇錢賺」。

另一種情況就是企業的商業貸款,以前經濟好,物業價格又升,銀行很多時候願意批出商業貸款,如果要借得多普遍會要求附加物業作為抵押,這種貸款由於風險高,當物業價值下降,明顯不足夠支持貸款,如果不能夠準時還款,銀行有充足理由立即Call Loan,這種類別就是最高危的。同時亦有很多新聞報道,港府在疫情時期推出的「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壞賬率特別高,截至2024年7月底,總共66980宗貸款,壞賬率約9.2%,涉及貸款金額132億元,這個數字是不尋常地高,原因當然是經濟環境轉差,亦有些案例是趁着疫情期間審批貸款寬鬆,藉公司借到錢之後移民到海外。

銀行收水或觸發拋售潮

金管局指出,當初推出計劃時估計壞賬率達到25%,即表示潛在的壞賬比率可能會達到300億至400億元,雖然政府會包底,但銀行見到這些數字,只會更加不願意放貸,形成落雨收遮、雪上加霜的局面。

對於整個物業市場,除了分析供求關係之外,物業也具備金融屬性,可以用來融資「錢搵錢」。現時銀行收緊貸款,可能觸發拋售潮,因為當企業還不起錢,銀行被迫收樓,還是要在市場上拍賣,一旦急需現金,只能被迫低價放售。由於大家都在去槓桿,寧願提高儲蓄比率,故此缺乏承接力,如果繼續「水緊」,情況隨時會再度惡化。

現時市場仍然以減息為藉口,期望資金會回歸,當利率下跌,而現時租金回報率上升,必定吸引到投資者入場,但同時要考慮當物業的金融屬性消失,究竟什麼估值才算合理?市場需要一段時間去發掘,所以最終都是回歸現實。如果是用家,自己有實質需求,價錢又足夠便宜,是可以繼續持有住宅或工商舖,如果用來投資炒賣肯定不是合適時機。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