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修德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古人說過;“只知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練精、練氣屬於修命,練神屬於修性、修德。性為陰,命為陽,只修陰,不修陽,即有“牝雞自卵,其雛不全”之弊。
氣功界還有這樣的話:練功不修德,容易走火入魔。這又強調了練功不修德的弊病更甚於修德不練功。因此,對一個氣功鍛煉者來說,練功、修德二者不可偏廢。
氣功鍛煉有素者由於陰陽調和、氣血和暢、經絡疏通、真氣充盈,導致情緒穩定和精神愉悅。這種身心安泰的氣功功能態有利於和睦家庭,也有利於凈化社會風尚。
古人又有“德為功母”、“以德培功”之說,認為德是功之本,德是功之源。基於這種認識,道教養生家強調“未煉還丹先煉性”,就是說在學練氣功之先,應當煉性、煉神,涵養好本性。可見,修德並非與練功相脫離的勸善說教,它本身就應當是練功的重要內容。
現代醫學已經認識到道德健康是人健康的重要標志。世界衛生組織最近指出,一個完全健康的人除了應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外,還應包括道德健康。
延年益壽是氣功鍛煉的重要目的。歷史上有大量事實表明仁者多壽,究其原因是——樂天則壽。何謂樂天則壽?外無貪而內清靜,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身外虛空,不受外界刺激的幹擾。身內虛通,精神內守,協調通達。做到了內外和調即形神和調,便能延年益壽。一個人要做到樂天,自然離不開涵養德性和陶冶情操。德性、情操涵養陶冶得好,我們就會鍛煉出較強的自控能力,善於排除自身和外界的各種幹擾,保證自己時時處於最佳氣功功能態,不僅可達到延年益壽之效,而且還可能達到開發大智大慧的更高境界。
在今天,由於氣功鍛煉的內容包含更新身體素質和凈化意識即涵養德性兩個方面,因此,氣功活動的健康發展對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設無疑起著推動作用。
煉精、煉氣,古人總結了許許多多神功妙法,今人也有不勝枚舉的發明創造。“法無優劣,契機者妙”。人們盡可以選擇適合自身情況的功法來修煉。至於如何煉神修德,一般人覺得這比較抽象,缺少具體方法。這里,我向氣功愛好者們推薦一些煉神修德兼練功的方便法門。
中國有句名言:“要正大光明。”我是把“正大光明”這四個字既當作做人的準則,又當作練功的方法來對待的。平時,想到這句話,便產生一種莫名的力量。
(一)正
包括正念和正氣兩個方面。古人說;“夫氣者主心,心邪則氣邪,心正則氣正。”正念出正氣,邪念出邪氣。科學實驗證明,良性意念可以促進細菌繁殖。相反的意念則可以殺死細菌。氣功師的一個好念頭能使他人舒服愉悅,疾病得到治療,反之,讓邪念主宰頭腦,他發出來的邪氣會給別人帶來傷害,這充分說明,樹立正念是何等的重要。
古人把為公作為修道的規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今天,為公就是為人民服務,為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服務。
我們這里說的正氣,是在正念指導之下通過內省功夫,調和意識思維活動而得的正直無私之氣。“元氣有限,人欲無涯”。人的元氣靠保養。練氣功可以增益元氣。一個人的元氣畢竟有限,而欲望則無窮無盡。欲念一起,邪火(陰火)內生,就會戕伐元氣,使得陰陽失去平衡,導致疾病發生。
“惟常人,不善養氣,反以性伐氣。武夫之患在性暴、性驕、性酷、性賊。”暴、驕、酷、賊皆為邪氣。“暴則神擾而氣亂,驕則真離而氣浮,酷則喪仁而氣失,賊則收狠而氣促,此回事者。皆是截氣之刀刃也。”就拿暴來說,暴怒傷陰。因為怒傷肝,肝氣亂逆,則血隨氣亂。血屬陰,故有“忍怒以全陰氣”之說;再拿驕來說,驕往往過喜,過喜則傷心氣,使得心氣渙散不收,故有“忍喜以全陽氣”之說。
我們明白了以性伐氣的危害,就要時時注意修身養性,做到清靜恬和以保養心神。“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古代醫家的養生名言。有人以為宣傳了消極悲觀、無所作為的觀點,這其實是誤解。須知古代醫家正是通過有所不為來達到有所為,這是完全合乎辯證法的。
國畫大師劉海粟有副對子:“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他說:“這是我幾十年來的心境。”劉海粟的養生箴言應該成為我們每一位練功者的座右銘。
根據正念出正氣的道理,我們可以經常朗讀或者默念一些良性詞匯,如“公正無私”,“正直樸實”,“正氣浩然”等,以培養自己的凜然正氣。同時,還要經常想到,身正可以促進氣正。形體上要時時注意保持尾閭中正,做到“坐如鐘”,“站如松”
(二)大
古今有不少有名的氣功師,心胸不夠寬大,愛慕虛榮,忌妒賢能,看到別人比自己更有名望,便要爭鬥,最終氣死在名利場上,氣功界的內耗給我們留下多麽深刻的教訓。因此說,在培養正氣的前提下,還要注意培養大氣。
孟子有句氣魄雄偉的話,“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他主張養浩然之氣應“配義與道”並且“以直養”,即從主觀精神上保持道和義,並且以這種正直的心理去培養,便能理直氣壯,無不畏懼,做到“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否則,心中有虧,理歪則氣餒,心存疑惑,大氣便難行。看來,孟子是十分強調正氣對大氣的培益作用的。
古代有許多氣功養生家的氣可謂大矣。莊子說,“我與天地精神相往來”,其氣之大,無以覆加。孟子亦論其浩然之氣曰,“至大至剛”,“塞乎天地之間”,一點也不遜色。他們都為後人描述了自己把個體溶入自然的真實體驗,指出了一條應該踐行也能夠踐行的有效途徑。
古代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理論認為,天地是一個大宇宙,人體是一個小宇宙。大小宇宙融為一體。天體的演化,宇宙的結構,地球上的萬千氣象乃至人的生命和疾病的發生、發展都是一氣所化,息息相通的。
錢學森認為,根據現代系統科學的觀點來看,人是一個巨系統,其覆雜程度超過大系統。它包含有很多層次,最高的層次是人的整體。這樣的一個巨系統又是和周圍的宇宙起作用的,它不是封閉的,而是處於整個宇宙之中彼此相通的開放的系統。大自然為人類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源泉。我們應該向宇宙索取能量和信息,並與其相適應,做到“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
印度的瑜伽也有大小宇宙的思想。“瑜伽”這個詞的涵義之一是“相應”,即聯系統一,讓小我擺脫一切物欲的束縛,冥入宇宙大我之中。
怎麽練大氣呢?
⒈ 按通天地之氣
有人練功幾年、十幾年而無大成,一個重要原因是不懂得向大自然要氣,自己一味枯站、枯坐,或者孤站、孤坐。他們總希望高功夫的人施舍點氣。這無異於“抱著大金娃娃要飯”。
接通天地之氣的方法說來也很簡單。在練功開始時,按通常要求做好預備姿勢後,想一想左腳,想到氣從大腳趾開始向小腳趾移動,經腳後跟再回到大腳趾,逆時針(向左)轉一圈,腳心氣往下鉆,把地氣接上;然後想想頭頂,想到頭頂心的氣也逆時針轉一圈,氣往上頂,便把天氣接上了。天地氣都接上以後,再想想天地之精華,貫我之氣血,貫到全身的氣脈、血液、體液、細胞、淋巴液、骨骼、骨髓和五臟六腑中去。這樣練功,有天地氣幫忙,力量就大了。
在日常生活中,常能如此接一接天地之氣也很有好處。
⒉ 練天心大法
練天心大法是指以自己的天心去合宇宙的天心。自己的天心在印堂,宇宙的天心指日和月。要把自己的天心看作金鑾殿上皇帝的寶座,先想想這個寶座莊嚴、明亮、有力,放射出光芒,再以自己的天心去合上宇宙的天心即日和月,把自己的天心之光和日月之光融為一體。久習此功,自己的印堂會發熱、發麻、發紅光,全身也出現金華之光,甚至自己整個人都似乎消失了。練天心大法是借助日月之光來開發自己的潛能。
⒊ 觀想
站樁或靜坐時想象自己的身體大如房、大如山、大如海、大如天地。意念中我就是天地,天地就是我。
“我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亦如是”。這兩句詩為我們描述了一種絕妙的功法。
當我們欣賞著嫵媚青山時,要與嫵媚青山融為一體。觀賞者要善於“移情”,要想到青山眼中的我也是很嫵媚的。
一位日本朋友說過類似的話。當我們接觸到美好事物時,不要老想著我在看它,而要想到對方在“看”著美好的我。養成習慣,我自己也就漸漸變得美好了。
練功者要把觀賞對象當作一面鏡子,鏡子中出現了美好的我。例如,看到龍華寶塔,千萬不要著想著我在觀賞寶塔,而要想象寶塔在盡情地看著我。我就是寶塔,頂天立地,雄偉屹立,不偏不倚。我的雙腳是那塔基,紮紮實實安放在大地上,於是,地氣就接上了;我的頭頂是塔尖,百會穴被頂開,天氣也接上了;我的脊椎骨呢,一節一節組織得那樣緊湊嚴密,宛然就是那十多層的寶塔,一層一層銜接得那樣天衣無縫。
有時看到覆旦大學某棵樹特別好,就站在它面前,心想“我就是你,和你小卜相印,融合貫通。”看到某朵花開得特別鮮艷,就把它放在心里,使自己心花怒放,舒服得很。就這樣一次次地吸收,日積月累,如來如來,在不知不覺中功夫就來了。
⒋ 來氣
練功到一定程度,可以學習采氣,以加速體內真氣的培益。采氣可以采樹木之氣,采山河湖海之氣,采日月之氣以至銀河系之氣。采氣的具體方法後面將另辟專題詳述。
除了上面介紹的幾種方法之外,我們平時常念念孔子的名言“巍巍乎,唯天為大”,常念念孟子的名言“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很有好處。說不定有那麽一天,你會突然發現自己變得胸襟開闊、氣勢浩大!
(三)光
氣功鍛煉者往往習慣於比誰的氣大,其實,練光比練氣層次更高。
現代科學儀器發現,人體是一個發光體。
練功有素者可以看到別人和自身的光。他們發現人體之光有赤、橙、黃、綠、青、藍、紫、白等等之分,古籍中記載,有的人體之光似“白雪”,有的如“黃芽”,有的仿佛“紫氣東來”,有的則是“金光照體”,還有的是五彩繽紛,煞是好看。更為奇特的是,有極少數得道高僧和高級氣功師頭上嚴然有著一塊“大圓寶鏡”,光可鑒人。
有位著名指揮家,我發現他指揮時九個指頭都有光和音符出來,但唯有一小手指黯然失色,一間才知道他這個小手指受過傷。
有研究表明,自然光中的長波10%以上可以穿透頭骨進入腦部,光線通過皮膚還能作用於全身血液。上海研究激光的科技人員發現,把紅光照射到相應穴位,可以糾正孕婦的胎位,用藍紫光可調節視神經;用藍光可診斷治療腫瘤;用紅外光可治療失眠,等等。
雁蕩山曾有位高壽的法師說過:一個人做了好事,身上留下一點紅光,倘做了壞事,則留下一個黑點。
有特異功能的人往往發現,一個人有牢獄之災,身上會有黑的兇惡之氣;多災多難的人則有灰氣,得道高僧往往是紅光滿面,金光照體。
可以說,人體之光是否明亮,是健康與否的標志。身上有光的運動,才會有旺盛的生命力。怎樣練光呢?雁蕩山老法師為練功者指出,修德是練光的重要途徑。
下面再介紹一些具體方法。
⒈ 常轉
常想到自己的膻中穴有個卍(讀梵)字,10個手指頭和 10個腳趾頭上都有個卍字;這些卍字在放光轉動。常這樣做,能使自己有定力,還能開發智慧。
⒉ 調節五臟六腑和脊椎之光
心臟是要放紅光的,紅光暗了必有病變;肺放白光,說明肺很健康。著心肺有病,最好常常想到“心紅肺白”因字。這是一種簡便的自我療法。此外,還要常想到黃色的脾和胃,綠色的肝和膽,白色的大腸,黑色的腎和膀胱,紅色的三焦和小腸,還有紅色的脊椎,而包在整個身體外面的則是一圈金華之光。無論練功還是治病,都要對癥用光,恰當地用不同的光去照不同的部位,把五臟六腑和脊椎之光調節成有序而又漂亮的圖案。能照此辦理,定能百病全消。
⒊ 常將神光化雪山
人身上從命門到尾閭一段脊椎最冷。小孩子生命力旺盛,不怕冷。俗話說,“小孩屁股上有三把火”。氣功家把命門到尾閭這一段脊椎形象地比喻為“雪山”。寒冷的“雪山”是人體內一座有待開發的巨大的能量寶庫。溶化“雪山”能為大腦意識源源不斷地輸送能量。高功夫的氣功師意念一動,往往意到病除。這是因為他們有強大的意識能。
“常將神光化雪山”的具體做法是,經常想到有太陽光照在“雪山”上,使其溶化。可以想象有好多太陽從前後左右上下各個方位照在“雪山”上。這是一種隨時隨地簡便易行的光功,也是一種開智功。著名氣功師郭志辰有四句詩:
常將神光化雪山,意在真氣上天門。
待到金頂春雷動,喜開慧眼照乾坤。
我們平時常常想想這首詩,“雪山”就會溶化,能量自然無窮。
⒋ 修大圓寶鏡
經常朗誦或默念“大圓鏡照三千界”這句話,想象自己的頭後有塊大而圓的鏡子,清澈如水,放凈光明。
(四)明
明有豐富的涵義。其一指光明、明凈、純潔,沒有雜念,沒有污垢,沒有混濁之氣。其二,指有智慧,有大智大慧即圓滿智慧。其三,指明心、悟性,意為破除一切貪、瞋、癡,即破除無明煩惱之暗。
祛病強身、延年益壽固然是練習氣功的直接而又重要的目的,而開發大智大慧應為更高層次的目標。高明的氣功師必定是智慧式而不是工匠式的。
我有幸拜讀過一篇關於論述智慧之門的宏文,書中關於智慧的論述閃耀著哲理的光輝,不敢得而藏私,特擇其要點,以饗讀者。
該文論述了智慧於人生的重要性和智慧的四種屬性以及通向智慧之路。
人生最寶貴的是什麽?應是追求智慧。所謂智慧,有別於聰明與天才,乃是由那光輝圓滿的靈性所流露出來的一種領悟力。有了這種領悟力,則萬事萬物在它之前,了了分明,無所遁形,所以它能領悟一切真理而無所遺漏。聰明偏於感官的發達,不如智慧之圓滿與深沈;聖哲固然多具天才(某方面的天賦),但天才究竟比不上智慧的全面與完整。
智慧是諸德之母。不智之忠是為愚忠,不智之孝是為愚孝,不智之信是為迷信,不智之愛是為癡愛,不智之仁容易被人利用,不智之勇往往自招其禍,缺乏智慧之果斷名為武斷,缺乏智慧之堅定名為頑固,精進而缺乏智慧可能愈精進而入邪愈深,創新而缺乏智慧往往只是表面功夫,換湯而不換藥。
文章說:理性、悲憫、信念與和平是圓滿智慧的四種屬性。
理性是智慧的第一局性。智慧乃國內心的光明照見真理所產生,意思是說,內心去除了無明,真理顯現便是智慧。因此,一個有智慧的人能把握自己的人生,所謂“我命在我不在天”;他能在各種場合中言其所當言,行其所當行;他博古而通今,見微而知著,鑒往而察來;他不但有自知之明,也能知人論世,所以他對已對人都不會評價失當;他能慧眼識英雄,也能慧眼識小人;他深悟人性所具的潛能皆無限而平等,並深知人人成功的可能性相等,所以他知道沒有理由自卑,同樣沒有理由自大;他深知道德之重要性,故隨時提倡道德,道法自然。
悲憫是圓滿智慧的第二屬性。一個有大智慧的人必然具有豐富而偉大的情感,他心地廣大,包容萬有,與天地萬物為一體,所以他的愛心廣博。這種智慧心湧出的愛是凈化的愛,超然的愛,無危險的愛。
信念是圓滿智慧的第三屬性。大智慧者由於了悟真理,對事物的因果理則產生堅定的信念。他的信念是智信而非迷信,所以不怕考驗,無論環境如何險惡,甚至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和平是圓滿智慧的第四局性。有大智慧的人內心如無雲晴空,如浪靜大海,如無風之燭,如無垢明鏡。他心平氣和,不溫不火,能與萬物和諧而不對立,“仰不愧於天,俯不作於人”(孟子語)。當他睡眠之時,不但不做惡夢,甚至達到“至人無夢”(莊子語)的境界,享受著人生真正的、高級的快樂。
該文指出,邁向智慧之路不外乎讀書、思考、閱歷和直觀。文章認為,四者之中,直觀對於開發智慧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對此,本人甚表讚同。
直觀有時稱為直覺,是一種心靈中高度的悟境,超五官和意識的感受,直接與宇宙之實體合一。這里說的直觀,可能就是愛因斯坦指出過的不借助概念來完成的意識活動。可以說,能夠直觀,是練功者運用意識所能達到的上乘功夫。
錢學森教授很讚賞佛家“定能生慧”的觀點。
通過靜定來開發智慧,激發人體潛能,是儒、道、佛三家氣功以及印度瑜伽的共同點。無上智慧,必由定發。《易經》說:“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這是說,要想徹悟宇宙萬物交易之理,必須要無思無為,停止一切念頭與行為,達到寂然不動的境地,才能感悟、通達天下事物的道理。
本來,在行、住、坐、臥一切時中,都可修定,但是由於我們散亂的力量很強,在靜中修持比動中修持容易得力,因此,開發智慧,主要靠靜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