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高是否一定好?
對絕大部分人來說,排名愈高,大學的質素必定愈好。然而,這個大學的「質素」是什麼?排名量度的「質素」又與大家所想像的是否一樣?問問大家吧:你們是否知道《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大學排名背後的方程式?它有否看畢業生的收入?收生的標準?教授們的教研質素?小班教學有否加分?
方程式計法成關鍵
知道大學排名背後的方程式十分重要。舉個例子,敝校維克森林大學(Wake Forest University)近年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大學排名一直名列頭三十,敝校亦對此大事宣傳。不過,去年(2023年)的排名突然急跌至47,害得學校高層急急出來解畫。原來這是因為《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對大學排名背後的方程式作了重大修改,最新排名計法對小班教學、教授是否有博士學位、舊生捐贈和新生的高校成績等都不計算在內,結果導致學校質素不變但排名大跌的現象。
敝校的公關在接受訪問時就表示:「《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不再考慮維克森林大學擁有的一些關鍵特徵。將排名與品質混為一談是錯誤的,我們知道我們可以在某些方面作出改進,但我們不會為了追逐排名而改變。」
學校是否「不會為了追逐排名而改變」?我不知道。然而,「將排名與品質混為一談」卻是不少對這些排名遊戲一知半解的父母常有的問題。了解排名背後的計算方程式,除了可以令父母更明白排名所量度的大學「質素」所謂何物之外,亦可以更有效選擇一個更符合子女需要的排名來做入學決定。
是學生高質還是教學超卓?
知道排名背後的方程式是一回事,明白方程式裏各項因素的意義又是另一回事。舉個例子,不少排名都會計算學生在畢業後的收入。當然,畢業生收入愈高,大學的排名就愈高(大家都希望畢業後可以前途一片光明嘛)。然而,哈佛畢業生收入高,是因為教授們都能因材施教?還是因為能入讀哈佛本身都已是天之驕子?
為子女增值最重要
對父母來說,一間大學的「性價比」是高是低,要看的不是後者而是前者。換句話說,大學能否為子女「增值」才是最重要。排名的方程式(或方程式背後的各項因素)能否量度大學的「增值」能力?各父母和子女在參考各大學排名時不得不三思。
維克森林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