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星期五

論海外的本土文化傳承 - 梁天卓

2023年12月29日 - 信報

十多年前,自由行政策下中港矛盾日益激化,打着本土主義的政客開始抬頭;近年,移民潮出現後不少港人流散各地,提出要讓本土文化傳承的移民KOL,在網上聚集了大量支持者。很多事情都是知易行難,文化傳承亦不例外,到底在海外的港人或KOL能否傳承香港的本土文化?

非洲一夫多妻延續至今

毛主席說過:「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關於文化傳承,我有一篇關於非洲一夫多妻制成因的學術論文這樣說【註1】:「多妻制在西非的比例高於東非,非洲奴隸貿易有助於解釋這一差異。從西非出口至大西洋奴隸貿易的男性比例更高,而從東非出口至印度洋奴隸貿易的則以女性為主。奴隸貿易導致了長期的異常性別比例,影響了非洲各地多妻制的比率。為了評估這些主張,我們從多種來源提供了證據。我們發現,大西洋奴隸貿易與非洲各族群歷史上的多妻制水平呈正相關。我們還建立了一個族群層面的數據集,將當前的多妻制率與大西洋和印度洋奴隸貿易的歷史貿易流量數據相連接。我們發現大西洋奴隸貿易在族群層面造成了多妻制,而印度洋奴隸貿易則沒有。」換言之,研究顯示,幾百年前奴隸貿易助長了西非一夫多妻的盛行,而這個「文化」亦因為某些原因一代傳一代,直至今天我們仍然見到當地的一夫多妻比非洲其他地方更為盛行。

文化傳承的成本效益

西非一夫多妻文化可一代傳一代,我們卻不難發現很多地方的文化沒有好好傳承下去。到底文化傳承背後成功與否有什麼因素影響?

兩名經濟史專家在兩年前發表了一篇文章嘗試對此作出解釋【註2】。他們認為當一個地方經常動盪,文化的傳承就會愈困難。背後的理論其實十分簡單:文化傳承並不是免費午餐,當中都要有成本效益的考慮。當一個地方愈動盪,上一代的經驗對下一代的價值就會愈低,「傳承」文化的誘因亦自然會相對地低。

理論歸理論,實證研究又怎樣說?在這篇論文裏,兩位學者收集了世界各地歷來天氣的數據,發現天氣變化愈大的地方(環境愈動盪),當地的文化傳承就愈失敗:「在那些祖先曾生活於歷代較不穩定環境的人群中,傳統的重要性較低,文化的持久性也較弱。除了更好地理解我們何時預期文化會持續,何時預期它會改變之外,我們的研究還直接檢驗了進化人類學中的一類模型。這些模型的核心特徵是假設文化是基於文化特徵的相對成本和收益有系統地進化。」

該研究亦有看移民美國家庭的文化傳承:「我們特別研究移民到美國的後裔。移民帶着他們的傳統習俗前往新環境,但在這裏他們會遇到一套新的實踐和價值觀,這導致傳統習俗自然地弱化。分析檢視了移民後代是否嫁給同祖先群體的人,以及他們是否在家中繼續使用祖先的語言。有趣的是,我們發現那些來自歷史上較不穩定國家的移民後代,較不可能堅守他們祖國的傳統。」

在歷史上,香港是否動盪之地就留待各位讀者自行判斷。我自己在海外定居的經驗是,要讓自己的小朋友講廣東話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他們欣賞金庸小說更是不可能的任務!

註1:Dalton D., T.C. Leung. Why Is Polygyny More Prevalent in Western Africa? An African Slave Trade Perspect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62 (4), 599-632

註2:Giuliano P, Nunn N. Understanding Cultural Persistence and Chang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21; 88 (4) : 1541-1581

維克森林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