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7日 - 信報
早前,我有幸出席邁克爾拉姆斯登(Michael Ramsden)的演講會,這位來自英國的著名演說家是拉維撒迦利亞國際事工(Ravi Zacharias International Ministries)的總監,他遊歷世界各地分享其對領導能力、正直品格及承諾信仰等主題的精闢見解,更曾踏足華盛頓白宮及北約總部,聽眾中亦不乏各國政要及商界巨擘。聽罷我深深折服於其智慧,在此希望與大家分享一二。
正直
正直就是表裏如一,表示一個人對自己的自知自重。一個守正不阿的人不管處於何種境遇,都會貫徹自己的道德原則;反之,一個輕言寡信的人則可能欺善怕惡甚至阿諛奉承。誠然,大家都各自有一套道德原則,但關鍵不在於原則的內容為何,而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否恪守底線。換言之,正直關係到我們對信念的堅持。比方說,你的道德原則是否僅規限於家人或朋友身上,抑或是放諸四海皆然?另一方面,生命總是考驗不斷,只有極少數人可以貫徹始終。當我們違背了自己的道德原則時,如何面對隨之而來的內疚和羞愧感也是一大學問。作為一位基督徒,拉姆斯登便提醒我們人無完美,信仰始終是最大的救贖力量。
拉姆斯登在演講會上亦談及何謂「呼召」,他認為每一個人都有來自生命的召喚,而生而為人就是為了活出這份使命。舉凡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皆離不開金錢,令賺錢成為許多人唯一的工作目的,可是人生的價值又豈止於此?當一個人追求的僅限於生存,便很容易為達求目的而不惜鋌而走險。相反,能夠洞悉並跟從這一使命的人,往往可以站在更高處看生命的意義,不會因一時誘惑而蒙蔽心中直尺。而由於每人的天賦各異,自然衍生出不一樣的人生道路,如何從中聆聽生命的呼召,那就是各人的修行課題了!
尊重
在各種核心價值中,尊重似乎日漸受到誤解或忽視──不知從何時起,我們都以為尊重就是全盤同意對方,持相反意見則是「大逆不道」。然而畢竟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很理所當然地會抱有不同觀點,因此真正的尊重乃接納和承認不同意見。《標竿人生》(Purpose Driven Life)的作者里克沃倫(Rick Warren)牧師曾說:「我們的文化中存在兩大謊言──其一是當你不認同別人的生活方式時,必然會感到驚恐或厭惡;其二是愛一個人意味着彼此達成完美共識。上述全屬無稽之談,我們從不需要透過妥協來彰顯同情心。」值得注意的是,意見分歧與人身攻擊是兩碼子的事,堅持己見時仍要給予別人一定的尊重和諒解。
拉姆斯登的一席話,為我們構想出另一種美滿人生:各人受呼召感應走該行的路、按正直之道領導別人,以及用尊重的心來求同存異。這樣的一個美好世界不正是大家所樂見的嗎?
教育系碩士、JEMS Learning House校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