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8日 - 信報
農曆新年假期在電影院排隊買票,後面是一個心情不好的媽媽,一臉不耐煩地望左望右,帶着兩個高度只到她大腿的孩子。適逢公眾假期,排隊買票的人多,人龍以龜速前進。過了不久,其中一個孩子輕輕地挨到她腿上去,被她一掌推開,同時呼喝:「唔好挨住我!係咪要我鬧你!」那個被母親當眾粗暴地拒絕的男孩只好訕訕地站好。我當場是有點生氣,想回過頭去「橫架樑」:「做人父母就預咗『陀手Lung腳』幾十年,個仔唔依附你依附邊個?」但回心一想,願意趁假期帶孩子看電影,也不會是不愛孩子的父母。帶過孩子的人都明白,這是一個十二分勞心勞力的崗位,再加上人生在世的各種壓力,成年人的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要時刻把持最佳EQ談何容易!
有人問世界知名的家庭治療專家李維榕博士:「我要怎樣做,孩子才會好?」李博士回答:「你活得好,孩子就好。」
很多父母(媽媽多一點)把所有時間、精神、心血及生命灌注在孩子身上,而忽略了自己的生理、心理及心靈健康,長遠來說,非但對自己不好,也有機會影響親子關係的質素。孩子需要怎樣的爸爸媽媽?我相信,健康的、樂觀的、積極的、堅強的、充滿活力的、能協助孩子建立充滿正能量的人生觀的父母,都是最能讓孩子的生命充滿喜樂的吧?
今天且不問如何令孩子的學業更進步一點,或是帶他上他喜歡的餐館、買他心儀的玩具。今天首先要做的,是如何讓自己「活得好」──擁有強健的體魄、愉快的情緒、清醒的頭腦,以及豐富的心靈滋養。不論你如何着緊你的家庭,擁有一點私人空間是讓你擁抱平靜的先決條件,保留一至兩種叫你紓緩壓力的嗜好,抽時間做運動,吃得飽,睡得夠,定期見朋友,與其他家長互訴養育孩子的苦與樂……著名親子專家張笑容分享她的「活得好」小貼士,是每天下班後回家前必先抽一個小時做運動,不要以為這剝削了回家陪孩子的時間,做運動後卸下一天的工作壓力,反而可以更佳狀態陪伴孩子,就算回家後要幫助孩子解決有關功課或其他的難題,也能夠以輕鬆愉快的心情面對。
請時刻為自己灌注正能量!如果成年人世界有其他的問題,請以成年人的方法解決:夫妻不和,夫妻討論;婆媳糾紛,正面處理;財政問題,豐儉由人;健康問題,積極面對。別再把憂心忡忡、哀傷憂鬱、怨天尤人、隨時引爆等情緒蕩漾在孩子的呼吸範圍之內。如果真的感到自己有情緒爆發的衝動,可嘗試冷靜地告訴孩子:「媽媽有點不舒服,煩惱生氣事,請讓媽媽靜一下。」能夠文明地確認及表達自己的情緒,非但不會嚇怕孩子,更可藉此讓他們明白人有喜怒哀樂是正常的事,讓他們更有同理心,並學習如何正確地處理情緒——不必發脾氣打人罵人,冷靜一陣子也會好的。新年到了,祝願天下家庭皆充滿喜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