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5日星期一

為孩子設定界限(一)︰責任的界定 - 陳志耀

2015年1月3日 - 信報

這是陳太與兒子的故事。清早六時,家中開始「熱鬧」起來,兒子在睡夢中被媽媽的催促聲喚醒。他懶洋洋地爬起床,睡眼惺忪,媽媽則一邊準備早餐和午飯飯盒,一邊嘴裏不停地催促着兒子,要是再不快點,上學便會遲到了。孩子放學回家後,媽媽又繼續催促着兒子做功課、吃飯、溫書、睡覺……一直到兒子升中學、大學,甚至已經投身社會工作,陳太依然每天催促着兒子起床,催促他早點出門口,上班上學別遲到……

這樣的情景,在孩子還年幼的時候,協助他們培養早睡早起的習慣,看似沒有什麼問題。然而,當這樣的情景仍出現在孩子的高中、大學的階段,似乎就不太合理了。父母們,你對此有什麼看法呢?為什麼這樣的情況會持續下去?

孩子基本責任

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都需要適度的界限設定,而不是規條設定。界限設定的關鍵,在於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所在,並在一個有選擇空間的環境內,讓孩子承擔他們運用意識選擇後,所帶來的結果。如果父母羅列出數千樣該做與不該做的事情,只讓孩子去遵從時,這似乎會帶來很多限制與束縛,最終孩子也未必明白什麼是責任以及其重要性。但要協助孩子去意識自己的責任之先,父母心裏也需要有一條清晰的界線。

很多時候,我們不自覺地混淆了基本責任和額外責任。情況就如你是一間機構的老闆,你會認為員工準時上班是額外的責任嗎?你會否每天提供morning call以求讓所有員工都能準時上班?假設員工真的遲到了,我猜想你或許會給予他一個提醒,若屢勸不改時,你便給予員工一個合理要付的代價吧!同樣地,孩子倘若因賴床而上學遲到,他便會受到學校處分;孩子倘若因不專心而忘記帶課本,他便可能需要留堂罰抄;孩子倘若因發脾氣而不吃飯,他或許需要餓着肚子睡覺。父母們,如果你認同準時上班是員工的責任,那麼到底準時上學、交齊功課是誰的責任呢?

延遲明白責任

我們很明白,父母那份關愛孩子的心。父母不願意看見孩子承受可避免的痛苦,因此你希望多做一點、多說一點,以協助孩子減輕或免除那些痛苦。然而,我們需要明瞭的是,假若孩子沒有負上該負的責任,自然就需要付上合理的代價或承受合理的痛苦。這是生命成長的學習過程。試想想,如果我們抵銷或延遲了他們這個學習的過程,延遲了孩子需要付的代價,延遲他們承受合理的痛苦時,也就延遲了他們覺察自己責任的時刻。往後你若察覺孩子沒有責任感的時候,要去糾正孩子需要的力度亦相對較大。

父母們,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嗎?

LPD®教育系統設計者及啟導師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