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5日星期一

佳節當前,化悲憤為感恩 - 李維榕

2015年1月3日 - 信報

新年是一個舉家同慶的日子,但是我知道起碼有一家人,今年不會一家同慶。

並非路途遙遠讓他們不能一家團聚,這一家四口同住在一間屋內,父母都是年輕的專業人士,女的面貌秀美,男的英俊得體,看來十分登對的兩口子。他們有個十歲的小男孩,也是眉清目秀,十分伶俐,說話時眼珠子滾來滾去,明察秋毫。十五歲的姐姐長得很像母親,也是美人胚子。

應該是十分美滿的一個家庭,父母都很愛孩子,尤其對小男孩,無微不至。男孩卻總是多災多難,身體不是這裏不妥就是那裏不妥,頭暈作吐已成習慣,漸漸就發展成不肯上學,總有投訴不完的毛病。

父親每天上班前,都得先把兒子叫起來上學,為他穿衣、梳洗,每天都是一場戰鬥,最後也只有宣布投降。母親親自在家管教孩子,幫他自修,向他解釋道理,同樣是糾纏不清,弄得母子都愈來愈情緒化。夫妻兩人對兒子都無計可施,但是卻絕對不認同對方的處理方式。很快就發現,這兩口子是天下最好的父母,卻是完全敵對的夫婦。

婚姻是一個神秘的機制,一對夫婦如何相處,是很讓人費解的一回事,很多不愛對方的夫婦,都很愛他們的孩子。而這些愈被寵愛的孩子,卻愈是關心父母關係的安危。父母擔心的是孩子學業問題,姐弟兩人最擔心的,卻是父母會不會分離。

孩子最需要的,莫如父母彼此相愛,不然的話,即使父母對他們如珠如寶,孩子都不能達到心理平靜。這道理很簡單,奇怪的是連最有學識的父母,有時都會被彼此間的恩怨蒙住了眼,只顧着堅持己見。

夫妻各持己見

這對父母幾乎對每一件事都有不同的見解:母親認為孩子的問題與心理有關;父親卻覺得要繼續作身體檢查,即使已經檢查了多次仍找不到結論。母親堅持要順從孩子意願,不上課也可以帶他上圖書館根據自己喜愛學習;父親卻非要孩子上補習班不可。好在他們雖然不能達到一致,起碼因為兒子的問題而有些話題可以爭辯,不然的話,一天到晚也沒有幾句話。

這是一個悲哀的故事,兩個幾乎完全沒有交流的男女,同居一室、你躲我避,長期地把對方當作透明,心中滿是孤獨與無助,卻仍堅持着以自己的方式去處理孩子, 結果孩子不過是他們戰場的延續。

他們嘗試改善夫妻生活,上過很多夫妻有關的課程,甚至跑去學佛,可惜始終都是各自修行,完全沒有讓他們走近一點。相反地,他們學會不斷地分析對方,尤其是男的,他確定問題出自妻子的原生家庭;她的缺乏安全感,她的喜怒無常,讓他無法擋架。在他長期的孤軍作戰中,他習慣了遠遠地觀察着她的一舉一動。說話時,他也習慣了先形容妻子一番,才入正題。而妻子一聽到他對自己的描述,已經氣得把耳朵關掉,其他的話都聽不入了。

妻子也是十分奇怪,她自我反省的能力很強,對誰都是和藹可親,就是對丈夫一臉冷漠與鄙視。只說對他十分厭惡,不想有任何接觸。一接觸就勾起無限惡意,最後只靠WhatsApp傳達訊息。如此惡劣的夫妻關係,雙方不斷散播一種焦慮和怨恨,實在不是文明人的生活,可以想像他們的兒女有多難堪。

男人說,他在一次小組輔導時,突然感到悲從中來,泣不成聲,只想回到母親的肚子裏,他的委屈是那麼深;但是妻子卻毫不動容,甚至有很長時間生氣不理他。女人的無情也許有點過分,但是並非完全不能理解,因為他們需要排解的是兩人之間的矛盾,而丈夫卻只專注於自己的悲哀,妻子本來就怪他不能保護及理解自己,此時此地自然就更加不滿。

個人的感受,不一定有助於二人世界的配合,很多話不能說得太盡,很多話又不能不說,如何才可以配合得彼此滿意,是要經過一番經營、一起學習的。婚姻不是一個人的事,一個人無論多麼努力,都不足夠。偏偏很多夫婦都以為答案在自己手上,夫妻各自忙着發揮自己的感受,卻完全沒有理會對方反應。他們不知道,如果只有個人,就沒有婚姻。

無法接近對方,是婚姻的大問題。而且夫妻間的互動總是陰差陽錯,很難預料。有時想嘗試接近對方,偏偏當時對方又不領情,滿腔柔情貼上冷屁股,從此就不敢再碰釘。天時地利人和,還需要一點智慧、一點互相尊重、一點禮貌、一點不斤斤計較、一點寬恕、一點幽默,沒有這些基本元素,婚姻是很難經營起來的。

傷害延續子女

我不知道這對夫妻究竟出了什麼事故,讓他們鬧得這麼僵;長時期的不愉快,他們一時間也是有理說不清。也許開始時只是一些小摩擦,沒有好好處理;一宗接一宗,長期下去,就愈來愈糟。所有婚姻的毒瘤,都是長時間累積而成的,而且雙方都一定有份去培植,餵它、育它,才會不知不覺地讓它長成惡果。

如果再不好好開刀,這個毒果又會傷害到下一代。兒子畫了一幅家庭圖:一個滿臉怒氣的爸爸,一個不停哭泣的媽媽,兩個無所適從的孩子。可悲的是這個場面已經持續了很多年,孩子就在這種氣氛下長大。這個家庭的悲哀重重地壓在我心中。我一直相信,每個人都有責任讓自己活得好一點,讓自己的孩子活得好一點。我不希望,在這普天同慶的節日,他們繼續如常地帶着悲哀和落寞度過。

無論過去發生了什麼事,佳節當前,我希望所有活在僵局中的家庭都可以化悲憤為感恩:感謝一段共枕眠的緣分;感謝能夠誕下如此忠心於家庭的子女;感謝長時間的煎熬仍然不離不棄;感謝這世界仍然美麗。我由衷地祝福他們找到新的可能性、新的態度,一同突破!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