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2日星期五

不怕別人搬走子女乳酪 - 趙榮德

2014年3月1日 - 信報

報載「有職業訓練局的學生家長眼見子女被派實習要洗廁所,竟找學校算賬」。讀到這段新聞,使我無限感慨,為什麼感慨?因為家長以為投訴會使子女不用做粗重工作,令他們活得舒服些,其實這樣做會害了子女,令他們失去抗逆能力及自理能力。

用我自己為例子,我生於香港經濟未起飛時代,百廢待興,絕大部分香港人生活艱苦,但卻活得開心,那時家中沒有工人,所有家頭細務,全由媽媽一力承擔,她自然將部分工作交給子女,我負責抹枱、搬凳、掃地、倒痰盂、清理廁所。

在每隔四日才供水一天的時期,還要像少林寺的小和尚,天天用竹竿,擔着兩桶水由樓下走上三樓,完全沒有埋怨,因為幫家人工作令我有自豪感,因為工作令我有能力感,因為工作令我有堅毅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認為,自尊的需求是人類基本需要之一,是追求自我的價值感。

而根據美國教育家米雪寶帕(Michele Borba)的《自尊五感論》,建立自尊感的元素包括以下五感:安全感、獨特感、聯繫感、方向感及能力感;而失去任何的一感,都對個人自尊有影響。既然是如此,可敬的家長們,因為愛錫子女而向學校投訴子女要洗廁所,豈非愛之惜足以害之?絕對是!

那麼怎樣才能使子女有自尊?給他能力感!怎樣令子女有能力感?讓他自己解決問題,讓他感受失敗的痛苦,成功的歡欣,這種有能力的感覺近日我深切感受到。

感受失敗和成功

我是讀文學的,對電腦一竅不通,在學校工作,任何與電腦有關的「奇難雜症」,只要我一個電話便有「救星」來助,但退休後形勢驟變,初期還厚着面皮,在電腦「突襲」時打電話求救,但後來覺得有些難為情,因為人家要工作,不能次次麻煩人家。

最近電腦又「發難」,在copy and paste時不知我按了什麼,竟然弄到整個版面的icon擴大三倍,我初時恐懼、焦慮,繼而情緒慢慢平服,心想:「電腦是個邏輯推理的產品,一定可以用推理找到解決方法!」

結果給我按到right click的一個「救命掣」,原來那裏有大、中、小三種表達方式,我把大轉為小,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成功解決了這個「大」難題之後,朋友問我,「你夠膽試用Facebook嗎?我替你打造一個名為『趙Sir之友』Facebook,讓你管理好不好?」我立即拍心口說好,現在我的Facebook雖然只有數百個file,但只要我感覺自己竟然有能力管理fb,便樂了半天!

各位家長,不要怕外人搬走了孩子的乳酪,讓他嘗試思考解決困難的方法,只要他解決到困難,自然會感到有小小的成就,而小成就藏着大意義,因為Big shots are small shots who keep shooting。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副主席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