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輸在起跑線贏在終點,唐家成:make our own luck

2013年7月8日 - 信報

要在Big Four(四大會計師行)立足並不容易,出人頭地者更難。兩年前退休時,唐家成是畢馬威亞太區主席,現時他身兼多項重要公職,包括證監會主席、香港體育學院主席、英基學校協會主席。在許多人眼中,他是商界的成功典範。

沒有人會想到,當年他是學校的「籮底橙」,在偶然的機會下,他到了英國,發掘對會計的興趣,憑着半工讀,最終考取了會計牌。當很多「怪獸家長」希望子女贏在起跑線上時,唐家成卻演繹了如何贏在終點。回顧這一段青葱歲月,唐家成想起了一句格言:「我講我的成就只是幸運時,岳父立即糾正說『you make luck』。你要裝備自己,否則幸運之神眷顧時也把握不了。」唐家成形容現時港人的心態很灰,他勉勵港人應該「think positive」。

時下父母往往千方百計要子女躋身名校,在唐家成身上卻是一個反面的教材。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唐家成都一條龍在聖保羅讀書。「我那時讀書成日畀人話唔叻,習慣了被人話唔叻,屋企人及身邊的人都接受了自己包尾,久而久之,連自己都認為自己唔叻。」

唐家成不諱言,那時讀書完全沒有動力,「每一次考試都是掹車邊,不留級就可以了」。當記者驚訝地追問為何當年成績這麼差時。唐家成自嘲,可能是自己不適合香港那種填鴨式教育制度、那種以成績衡量的應試文化。「有些人記書本較叻,有些則吸收無咁好。考試時,同學都會通宵念書,考完試後就畀番老師了。」

「老師都喜歡成績好的學生,有了自己永遠做不好這一心態,自然沒有上進心。」缺乏自信及改變的動力,也是成績差的原因之一。

留學英國贏自信 25歲當會計師

會考時唐家成貫徹但求及格的原則,取得5個剛剛及格的E級,英文、聖經則取得C。這一平庸的成績令他不能在讀書高手林立的原校讀預科。當時沒有想過能升讀大學,中六還沒有讀完就出來找工作,碰巧入了一間會計師樓做實習。當時見到浸過鹹水返港的執業會計師到處受人奉承,覺得他們很威風。查問之下發現去英國可以考到牌,還可一邊工作,一邊考試。

1971年17歲的唐家成到了英國讀書,這一決定成了一生的轉捩點。父親做汽車經紀,沒有太多餘錢供唐家成留學。「屋企畀50英鎊,交了房租後已所剩無幾。讀書之餘,幫中餐館抄賬薄賺外快。那時真的很辛苦,有時見到好的生果都捨不得買來食。」

客觀環境是辛苦的,唐家成卻首次感受到讀書的樂趣、有了重生的感覺。「讀的是Business Study這一全新、感興趣的科目,老師、同學都不知道我的過去,沒有人會講我蠢過人。慢慢我發覺自己也答到老師的問題。」唐家成重建了自信。

親歷了西方另一套教育方式後,唐家成明白到香港教育的弊端。「在成長的過程中,許多學生未必考到好的成績,成績是一個學生的全部嗎?香港太重注重成績了,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尋找知識的樂趣、自己發掘問題、建立個人自信。這些死記得來的東西,對於學生的成長、將來做事,一無用處。」

讀了文憑兩年後,唐家成就進了會計師行,邊做邊考牌,25歲就已拿到會計師牌了。沒有大學學位的唐家成,卻比其他同行捷足先登。

「在香港這一填鴨式的教育制度下,有些學生成績很好,但成績好是否將來成就最大呢?我看未必。如果回顧那些當年考試第一、第二名的同學,我的成就至少不會比他們差。」

拿得起要放得下 看淡權力得失

全球四大會計師之一的畢馬威薈萃了行業的精英,自認小時讀書唔叻的唐家成不單站穩陣腳做了32年,最後更當上了亞太區主席這一高位。

試場與職場是截然不同的競技場,在職場出人頭地有何秘訣呢?唐家成謙稱:「不外乎勤力、願意蝕底、見到有機會就去爭取。最重要的是待人接物能力。我是一個尋求共識的人,很喜歡聽不同意見,甚至最終改變自己的看法。我尊重大家,即使下屬不對也絕不會以權壓人。」「未必個個喜歡我,但絕對沒有人會憎恨我。」這是唐家成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註腳。

2007年唐家成獲選為畢馬威中國、香港的主席,旋即爆發金融海嘯,對於要統領8000名會計界精英、幾百個合夥人的唐家成是一大挑戰。「做領導就要爭取下屬的尊重,令他們認同你值得坐上這位置。那時環境真的很艱難,日日都要想如何爭取生意出糧給這麼多人。幸好,我的表現總算對得住自己。」

2011年唐家成到達公司規定的55歲退休年齡。「記得有個同事對我說,你退休後要接受back to yourself。當你在位時很多人對你好,對你尊重,可能只是因為你的權力、地位。我總是提醒自己,不要給權力沖昏自己的腦袋,很有人在位時間愈長、愈有權,愈覺得自己最叻。」

從當年考試包尾的失敗學生到Big Four的高層,退休後仍備受政府器重,擔任重要公職。唐家成經常對人謙稱是自己幸運而已。不過有一次,他對岳父脫口這樣說時,這位年紀老邁的西人不禁糾正說:「You make luck.」唐家成明白到,最重要是裝備自己,否則運氣降臨時也無福消受。

港人想法很悲觀很灰心

公職繁忙,太太戲稱自己從沒有真正退休。「其實很多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香港人,他們退休後都想為港做點事。做公職要花很多時間、精力,現時做任何事,都會被人以政治角度去猜測,如果因此而不願出來,是很可惜的。」

猶記得當年接任畢馬威主席時,前任主席對唐家成說:「這個位置是交給你託管,而非送給你的,將來你至少要交出同樣好的東西。」

從個人經歷想到香港變遷。「香港由一個漁村變成一個最有競爭力的城市,全靠香港人奮鬥,努力去make our own luck。可惜現時樣樣都政治化,許多港人的想法也很悲觀、很灰心,有時我會想如果我們交給下一代的不是同樣好的香港,會愧對祖先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