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8日星期四

界線(三):一致性 - 馬露明

2014年3月1日 - 信報

這數星期我們集中探討給予兒童的界線。一如體育活動只能在有規則和場地界線的情況下進行,小朋友的成長也需要界線來學習什麼是應做和不應做的事;缺乏界線的孩子最終大多會變得嬌生慣養,想怎樣就怎樣。早前我為大家介紹了建立有效界線的「5C」:

1. 清晰(Clarity)── 界線必須訂立清晰

2. 一致性(Consistency)── 必須貫徹執行所訂立的界線

3. 後果(Consequences)── 越界後必須施予相應的後果

4. 合作(Cooperation)── 家庭成員應通力合作來實踐這些界線

5. 改變(Change)── 有些界線應隨着時間按發展所需而改變

上星期分享了給予清晰界線的重要性,如果你期望孩子做到一些事情,但沒有明確地界定和解釋,他們很難理解和實行。例如「早點睡覺」便不及「八點前要睡覺」清晰。

模式和規律

這星期我將與大家分享「一致性」在訂立界線時有多重要。恰如其詞,「一致性」即是要保持一致、貫徹始終,這項守則在較年幼的孩子身上尤為必要。嬰幼兒在習慣的規律下才會感到安穩,例如改變寶寶的作息時間將會明顯地影響其情緒和節奏──問問任何一位需要帶寶寶到另一時區外遊的母親吧!幼兒也需要習慣的模式和規律以得到安全感,在給予他們界線時亦然。

試想像五歲的Brian知道每晚都要收拾書包才能睡覺。星期一時,父母提醒他收拾書包;到星期二晚,父母着他早點睡覺;星期三,父母讓他翌晨睡醒才收拾;星期四,父母又再着他睡前要自己收拾書包。可憐的Brian分不清究竟何時需要收拾書包,也不明白父母的期望。更糟的是,假如有一晚他因為沒收拾書包而被懲罰,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錯什麼!

我常常遇到家長投訴自己的孩子不負責任和不聽指示做事,我反問他們有沒有清楚解釋這些規則和期望,而且貫徹地實行。缺乏清晰和一致性的界線令人無所適從。想像你的老闆請你盡快完成一份詳細的報告,但你卻不清楚老闆要求的「詳細」有多詳細和最後限期是何時,很難才能合乎其心意。

幫幫孩子吧

老實說,我不太擅長給予孩子一致性的界線。舉個例子,高年級的學生需要攜帶周記回來上課,但有時當同學忘了,我往往都放過他們。這些時候,我總覺得有更重要的事要先處理,但後來我發現班中全部學生都不帶周記回來了,就因為我沒有貫徹地檢查!其他班別的導師恆常地檢查,他們的學生每星期都自動自覺地帶周記回來。我明白自己不能因為他們沒帶周記而訓斥他們,原因是我沒貫徹對他們的期望。

保持一致性與不合理的強硬不同,並不代表我們要變得僵化和不妥協。例如你教導孩子要對人說「你好」和微笑,也要有眼神接觸,但當孩子生病或缺乏充足睡眠時,他們不打招呼也可以接受。在界線的範圍內,存在着寬恕和諒解。讓我們透過給予明確而一致的界線,幫助孩子成為負責任和可靠的人吧!

馬露明 教育系碩士、JEMS Learning House校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