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5日 - 信報
今年的母親節靜悄悄地過去了。雖然報章仍然循例報道一些為子女鞠躬盡瘁的模範偉大母親,但有多少讀者會有共鳴呢?今天,有多少家長屬於怪獸家長呢?他們的九十後或零零後子女長大成人,會怎樣評價父母呢?是感激他們的「養育栽培之恩」呢?還是埋怨被父母剝奪了童年應有的無憂無慮和自由呢?
事實是,只不過經歷了一代,育兒的範式已經頭腳顛倒了。昔日,父母尊、子女卑,家長是絕對的權威,子女事事順從父母的意旨是天經地義的。嚴父對着子女,不苟言笑。二戰後的嬰兒潮(baby boomers)就是在這個範式長大的。
過分規管
今天的範式,父母不再高高在上,不再與子女保持距離,不再扮演權威的角色,反而與子女打成一片,要成為「兒女的老友」,事事有商有量,家庭充滿民主氣氛。
昔日,出現了不良青少年,通常都是指責家長冷落了孩子,缺乏溝通,缺乏關懷與愛。也許正是因為二戰後的嬰兒潮在較冷漠的環境下長大,他們做了父母後,便矯枉過正,過分關心、過分規管乃至於溺愛了子女。
以前的父母是太少「家教」(parenting),今天則是「過分家教」(overparenting)。
所謂「過分家教」,即是「錯誤地嘗試促進孩子現在和將來的個人和學業成就」。兩代家長相同的地方是,都是打正旗號,聲稱「為了孩子好」,才會如此。
2009年11月的《時代》雜誌已經有專輯討論「過分家教」的問題,並且引述心理學研究指出,「過分家教」培育出來的一代,比較上一代更不擅表達自己的情緒,較欠缺活力,較害怕冒險,較缺乏幽默感,想像力較貧乏,一方面較自我中心,另一方面卻較容易合模,較喜歡跟大隊,害怕被杯葛,不願獨立特行,對人對事較冷漠等。
雖然輿論不斷抨擊怪獸家長,然而,「過分家教」之風未見得稍歇。主要原因是,怪獸家長多是出身貧窮的中產,他們憑個人的努力奮鬥而成功,他們相信可以憑努力把子女「教、育成才」。基層或草根家長根本沒有條件「過分家教」,因而對子女的期望和要求都較低,對子女的規管自然亦較鬆。
發展項目
怪獸家長把養兒育女當做「發展項目」,從小培育子女做「文藝復興人」,能文能武,琴畫芭蕾、運動、學業和課外活動瓣瓣皆精。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單是孩子的成就,更是自己的成就;孩子失敗,等於自己的失敗。
故而有些怪獸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是不會犯錯的,若然有錯,必是錯在教師或學校。孩子出了什麼問題,他們不責怪孩子、不怪責自己,而是代孩子出頭,向學校和教師大興問罪之師。
為了確保孩子成功(和自己教導有方),「過分家教」的家長往往「過分保護」(over protect)孩子,不許孩子用刀子削生果,以免受傷。上學放學有外傭接送,以免途中碰到壞人。孩子做完功課,家長先檢查有沒有錯,改好才交給教師。踢波、游水、遠足,家長隨行以防損手斷足等意外。和同學、朋友的聚會,最好在家中舉行,以便父母放心……總之,永遠在旁,隨時伸出援手,才算是盡責的好家長。
「過分保護」背後其實是不信任孩子,不信任孩子能保護自己,不信任孩子懂得分辨善惡、好壞、危險和安全,亦不信任孩子跌倒了,會自己爬起來。家長事事不信任孩子,最終孩子會變得不信任自己。不信任自己的孩子不敢冒險,害怕犯錯,恐懼失敗。愈是恐懼失敗,愈承受不了失敗,愈不能從錯誤中學習,成年後,便愈難成功。家長「過分家教」,到頭來只應了海耶克的名言:「到地獄之路,由善意鋪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