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7日星期一

咬舌頭的女孩 - 李維榕

2013年10月5日 - 信報

我還沒有回到診所,那邊就不停來電催促,告訴我有個焦急的家庭,前一天就上門要求見我。恰巧我自己也在看醫生,雖然預約,卻總是不準時,偏偏這天還有個女人一直想插隊,讓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趕時間、趕車、趕人潮,大城市的節奏,讓我這剛剛度完暑期的城市人也難以應付。狼狽萬分地回到診所,這一家三口已經在等着我。

一個九歲的小女孩,長得十分可愛,長長的睫毛,大眼珠不停滾動。她的父母迫不急待地向我解釋女兒的問題,母親還用手提電話拍攝了女兒發病時的面部表情;原來這沉默的小女孩,有自己咬舌頭的傾向,嚴重時把舌頭都咬破了。在母親的電話上,還可以看到她不停地轉動嘴巴,好像作面部運動。

為了醫治這個小女孩,父母已經見過不少專家,也多次送她入院。在公立醫院沒有起色,就送入私家醫院,最近才在一間私家醫院住了十多天出來,最後也是證明沒有生理上的問題,但是前前後後已經花了幾十萬元。

現在他們被轉介來見我,女孩十分不願意,一直嚷着要走。爸爸解釋說,剛才他們註冊時,女兒知悉費用是照時間計算的,因此盡量不想浪費時間,為家裏省錢。如此苦心的孩子,為什麼會染上如此奇怪的心理病?父母來自內地,他們還有一個大女兒,比小女兒大三歲。為了給兩個女兒創立更好的前途,夫婦決定移居香港。來港後,為了協助生計,母親長期在別處打工,父親一個人帶着兩個女兒,在一家雜貨店工作,就住在店舖樓上,以方便照顧女兒。

緣何染上怪病

其實小妹多年前就開始發病。為了照顧女兒,母親終於在數月前辭去工作,回家團聚。沒想女兒的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加深,而且對母親十分抗拒。母親振振有詞,認定女兒是受了家鄉一個嬸母搬弄是非的影響。

其實孩子的心病,總是離不開父母的問題。這小女孩所患的是一種身心症,心裏的焦慮,從身體上表達出來。她究竟焦慮什麼? 這一家人並不富裕,卻不惜重金不斷找專家尋求答案,讓我心中十分不忍。我告訴他們,不必到私家診所來見我,太昂貴了。我請他們到家庭治療學院去做一個家庭評估,因為那裏有贊助,服務可以免費。

所謂家庭評估,就是從家庭系統去了解孩子的病態。我們一般會要求父母討論一些他們尚未解決的問題,同時量度孩子對他們的說話內容及互動形式有怎樣的生理反應,包括心跳頻率,手汗和體溫變化。

評估一開始,母親便急着指責丈夫壞脾氣,凡事不與她相量。來港七年,經濟毫無進展,反而負債纍纍,他的處世為人,沒有一宗事讓她覺得滿意。丈夫盡量不回應,被逼得急了,就怪她囉嗦。他委屈地說:「七年了,難道我沒有努力嗎?我不是像牛一樣工作嗎?」再說不下去,他就說,離婚算了。

女兒心裏擔憂

小妹的生理反應一直在超標,她的心跳由開始時的每分鐘一百三十次,多次增強到每分鐘一百九十次。目睹父母的不和,她的嘴巴很自然地就轉動起來,好像在告訴他們要停止吵鬧!

這個為時半小時的評估,不但讓我們有機會看到夫婦間所面對的問題,也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結。大女兒雖然沒有出現問題,但是我請父母把她一起帶來,因為姐姐對妹妹的觀察,有時會比大人敏銳。 果然,姐姐向父母提供很多他們意想不到的心聲。原來她知道妹妹與她一樣擔心父母,看到他們天天爭吵,心裏很是不安。兩姐妹在學校成績都不錯,妹妹尤其成績優越,就是不善說話。她們知道父親辛苦,盡量不去製造問題。

父親說:「她們都很乖!很明白我的苦處!」說起這七年來,他亦父亦母,而無論他怎努力,都無法為家人帶來生活的安定。鄉間還有老母親,這也是他憂心忡忡地方,說着說着,一個大男人就流下淚來。

父親在哭,母親也在哭,這一對聚少離多的夫妻,從來沒有機會學習如何互相配合。一向以來都是父親與兩個女兒相依為命,現在妻子從外地回來,要取回母親的角色,談何容易。兩個一直盼望母親回家團聚的小姐妹,也無法適應那本來是遠距離的思念,突然變成近距離的管制。

只是一直以來,全部重點都放在小妹的嘴巴及舌頭,讓父母都不必去處理他們自己的矛盾,而他們中間的矛盾,正正就是小妹不停咬舌頭的主因。

父母之間矛盾

這是一個移民家庭的悲哀,他們離鄉別井,找尋一個更好的將來,但是種種原因,不但事與願違,女兒還得了莫名其妙的病,他們無法理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面對自己內心的無助與徬徨,父母不再互相指責,姐姐和妹妹也跟着不停下淚,他們的遭遇實有太多值得一哭的地方!母親拿着紙巾盒子,一張張地把紙巾遞給她的家人,讓淚水把一家人連接起來。

七年了,七年來的哀痛,一個男人的孤獨掙扎,妻子無法理解,因為她自己也在獨自掙扎,但是兩個女兒,卻一切都看在眼裏,藏在心中,孩子愛莫能助,只有為父母咬爛舌頭。

有趣的是,小妹在這一個多小時的傾談過程中,完全沒有咬舌頭,也沒有轉動嘴巴,只是親切地依在父親身旁,默默流淚。最後,治療師鼓勵她隨着姐姐走到父親面前,要求他不要老是提出離婚。父親說他只是生氣時才說的。姐姐說:「不是的,你有幾次已經收好行李,要回鄉去!」

他們傾家蕩產,為女兒找尋病因,而病源,就在眼前。看到女兒如此為他們着急,父母也很受感動。妻子坐到丈夫身旁,對他說;「我們學習如何相處吧!」丈夫如釋重負,又哭起來,但是這次是放鬆的哭,他說:「你知道我有多累嗎?」能言的妻子本來不自覺地又想說一番話,但是她在治療師的提醒下,把話收回,反而用手在丈夫胸前輕輕撫慰。

兩個孩子看到父母承諾接受夫婦輔導,學習改善關係,也安頓下來,十分期待地離去。父母活得不好,孩子也沒可能活得好,家庭評估讓我們在很短時間就可以解讀孩子的焦慮;可惜的是,我們往往為孩子提供很多個人評估,就是沒有考慮家庭的因素。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