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1日星期三

滿桶愛 - 馬露明

2013年8月10日 - 信報

上星期我經歷了一件在教學生涯中從未發生過的事。我教了一個七天的短期班,就在最後一節課完結的時候,有個九歲學生不知為何突然放聲大哭,我便上前慰問她。她一邊失聲抽泣和喘息,一邊回答──原來她因為不想離開這課堂而哭!

在我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我遇過因颱風或生病不能上課而感到失望的學生,但從未遇過因為不想課程完結而大哭的學生,她為課程結束而這麼激動當然令我感動,但我更為驚訝的是因為平日我對這個學生特別嚴厲。在過去一周,當她做了不適當的行為或不合作時,我便要她在有趣的活動中坐開來,她很快便學會要遵守規則才能享受活動樂趣。

我一直以為她不喜歡被管制,完全意料不到她會為離開而這麼激動。不過這經驗也加深了我對於兩個關於紀律管教的傳言的認識:

傳言(一):紀律管教=沒有愛

有些人會覺得以有紀律地管教孩子的行為並不是愛的表現,我想說的卻剛好相反。我認為給予孩子適當的限制和管教絕對是表現愛的行為。我們管教孩子,因為希望他們學會尊重規則、尊重他人和學習正確的行為。假如小孩子在餐廳內亂跑亂叫,家長的愛的表現是要管教他們。愛錫孩子的意思是希望他們能得到最好的,所以教導他們作出對他們有益的行為當然也是愛的表現。孩子正在學習正確的社會行為,任意在餐廳內奔跑可能會讓他們感到快樂,可是長遠來說對他們卻毫無益處。因此,紀律管教=愛。

傳言(二):紀律管教=大聲喝罵

我們常常把紀律管教聯繫到大聲喝罵、叫喊或發怒,然而最好的紀律管教並不包括以上任何一項。紀律管教應該是在孩子作出不適當行為後,以拿走他們喜歡的東西或給予他們不喜歡的東西作為後果。在我和這個九歲女孩的相處中,當她選擇不遵守已清楚解釋的活動規則時,相應的紀律行動便是拿走她參與遊戲的權利。我沒有提高我的聲線或情緒,只是實事求是地行使紀律。因此,紀律管教=保持平靜。

每人心裏的桶子

我們要謹記在紀律管教時必須盛着滿桶愛去進行。試想像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愛的桶子,每句鼓勵性的句子和每個鼓勵性的行動,都能填進這個人的愛的桶子裏;擁抱他和與他共享歡樂的時光亦然。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盛着愛的桶子,分別只是在於它們有多滿。

我知道令這個桶子常滿是一件非常健康的事情。一個盛滿愛的桶子表示那個人感到安全、被愛和有信心。紀律管教是一個充滿愛的行動,可是對那個桶子的主人而言,可能會覺得被人從桶子內拿走了愛。因此我們必須在管教之前或之後填補他的心靈桶子。例如當一個小孩不遵守遊戲規則,情形應該像這樣:

紀律管教=不允許繼續參與遊戲。填補愛的桶子=對他說:「你剛剛做了錯事,我希望你不會重蹈覆轍,因為我相信你有能力遵守規則,我也希望你能在與其他人一起的遊戲中得到快樂。」然後或許能再給他們一個擁抱。

其實以平靜的方式管教孩子是件充滿愛的事情,但請確保你會時刻填補他們的小桶。

教育系碩士、JEMS Learning House校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