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8日星期三

何解我們不快樂? - 占飛

2013年9月18日 - 信報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方案聯盟上周發表《2013世界快樂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香港的排名再次大大落後,156個國家及地區中,只排第64名,較新加坡(30)、台灣(42)、日本(43)都要低。而排頭五位的,是歐洲國家丹麥、挪威、瑞士、荷蘭、瑞典。類似的調查結果已經不是第一次,感覺就像西褲上的毛絨球般纏身,一再告訴香港人:我們不快樂。

美國民意調查機構蓋洛普(Gallup)去年底說,香港的快樂指數在全球148個地區中,位列第73位;2009年,英國「新經濟基金」的報告指,全球143個國家及地區中,香港排84。香港似乎一直都不是快樂的城市。

為什麼香港人不快樂?隨意收集各類型調查、報刊、專欄、網頁……市民心底話,他們會說:一、買唔到樓,難以安居(樹仁大學有調查指,36%人認為住屋問題令他們痛苦);二、收入低(有個奇怪的調查說,港人要年薪153萬元才感快樂);三、社會不和諧;四、工作壓力;五、找不到理想伴侶。

一至五都有物質及精神上的需要,但錢鍾書的《論快樂》認為,把快樂分為物質及精神,是最糊塗的分析。一切快樂的享受都是精神的。「人生雖不快樂,而仍能樂觀。」羅登巴(Rodenbach)、白洛柯斯(B.H.Brockes),都曾經在詩中提到如何享受疾病,「從病痛濾出快活來」,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物質最大的勝利。

很在意錢

然而,我們不是詩人,只是普通人。「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佛遺教經》)人人懂得「知足常樂」這道理,但實踐不易,因此很多調查都將生活質素納入快樂指數。我們只好從不快樂的實況中濾出一些癥結出來。

買樓、安居、收入都是屬於錢問題。不用調查去證實,香港人真的很在意錢(外國經常形容香港是一個「Money-oriented」的城市)。香港雖然有嚴重的貧富懸殊,但生活已比不少地區的人富足,即使在劏房長大的孩子,也可以透過社福機構去過迪士尼,家裏尚有餘錢買貼紙和燈籠。其他貧窮國家的孩子卻連鞋都沒得穿。世界銀行的調查說,香港人均GDP是36796美元(下同),排第22位,屬「High income」之列,絕不失禮。墨西哥是9742美元,巴西11340美元,兩個國家在聯合國的World Happiness Report,快樂指數卻在25名內。

錢買不到絕對快樂,但香港人沒錢,就一定悶悶不樂。那要幾多錢才可買到一定點數的快樂?諾貝爾得獎經濟學家Daniel Kahneman做過一個調查,指美國人只要每年賺到7.5萬美元(58.5萬港元),這樣的財富就很充裕,再多一美元,快樂的感覺也沒有分別。

香港人拼搏,但金錢是買不到絕對快樂的。過份在工作上併搏,還會帶來精神壓力。聯合國World Happiness Report認為,Mental illness是令人不快樂的根源。遺憾的是,世人都不重視這個問題,直至他們去求診時,他們已普遍被精神疾病困擾自己十五至二十年。而根據調查,沒有一個政府花費超過15%的醫療成本在精神健康上。If we want a happier world, we need a completely new deal on mental health.

報告又說,法國人的快樂指數在25位,他們懂得如何享受生活。占飛試過跟一位法國朋友吃午飯,他關掉電話,說不希望老闆騷擾,影響他享受美食的心情。香港人?連睡覺、上廁所也不會關電話,怕老闆找不上他,會影響事業升遷。

戰勝物質

拉丁美洲、北歐、西歐國家通常位列不同快樂指數的上游位置。西歐及北歐的國家,你也許不感奇怪,她們政治穩定,擁有健全福利網,沒有失業、醫療費用的壓力,人自然過得快樂。然而拉丁美洲罪案率高,經濟治安都不好,何解又能成為快樂國家?Gallup的一個關於精神快樂的調查說,拉丁美洲擁有全球最多正能量(Positive Emotions)的國家,頭十位有八個,這個調查向被訪者問了幾個問題:你昨天受人尊重嗎?你昨天有沒有笑?你昨天有沒有做過一些有趣的事?

危地馬拉(Guatemala),一個數十年來飽受戰火摧殘及罪案率高的國家,竟然在十名以內,排第七位。可見精神的快樂的確某程度上戰勝物質的需要。而香港的廣告也太多,鋪天蓋地像被子捲着我們。車廂由影像到聽覺;商場由牆壁、電梯扶手、地板至天花板;街道由地面的燈箱、足可刮破你手臂的宣傳單張到半空大廈的廣告牌……這是一個到處提醒你有很多物質需要的城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