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8日星期二

《易經》論生死玄關 - 醉一先生

2012年12月29日 - 信報

人害怕死亡,所以占卜吉凶,猶如在黑暗中摸索,希望獲得一點燭光。《易經》就是給予徬徨迷路的人一點靈光,對前路作出選擇,找出自己要走的路。由於人在生命旅途,每遭遇吉凶悔咎,隨時面對生死抉擇,卻由此而產生智慧,成就功業。正如《易經》說「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易經》哲學文化本自「生於憂患」,故「其辭危」。人類自開始便要面對死亡威脅,尋求生路,漸漸明白世事與大自然界互蘊的規律,不斷在變動推進,彼此息息相關,於是體驗出變易的定律,和生死共存道理。生即死的開始,死是生的來臨,依此純樸相對論,老子《道德經》指出「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摒棄絕對的辯證法,凡事只有相對發生。

依陰陽並存現象,當我們存在於大宇宙的這一邊,則可能有大宇宙的另一邊同時存在,相對共存,又或是宇宙的黑洞就是兩邊的通道,在道家的哲學而言,黑洞就是宇宙的玄關。同樣,我們生存在現有空間,也同時相對存有另一空間,兩者存在方式只是肉身與靈體的分別,現存肉身空間統稱為陽界,非肉身的靈體空間統稱為陰界,以肉身為旣知者屬陽,靈體為未知者屬陰,陰陽兩界往來相通之處,道家哲學專稱為玄關,此處有仙凡之別,生死一線之玄機。仙者,即具有超智慧、能解脫世俗煩腦;凡者,乃指愚昧衆生、終日苦海浮沉。

奇門相對論

《易經》推論八卦,以艮坤兩卦為天門地戶,按奇門遁甲則稱為生死兩門,按生死八門排列,天門與地戶彼此相對並立於對角位,可說是生死相對。當水火易位時,便會生死同路,產生風雷交錯,易數之變,奇幻莫測。不論各家說法如何,萬化不離其宗。故常有釋家之大德如是說,若人離身的一剎那間,或會遭逢二境,一境是平靜美麗如仙界,另一境則是風雷交加、天崩地裂,平生有修之智慧者則勇者無懼,奮身撲向雷電轟頂之一方,才是天堂極樂之境。竊以為此說與易數內涵有異曲同工之妙,正是衝破玄關竅,悟得無生樂逍遙。無生的意思是想通了,便不再滋生煩惱,不以死生為逃避。

《易經》智慧產生於危險艱難年代,正值天下革命、武王伐紂、文王演卦演於夢裏的時刻,故卦象爻辭充滿危艱,勸人謹言慎行,故因危險而獲得機會成功,《易經》應視為初型之危機管理學。雖說「生於憂患,死於安逸」,但實質上、安者本是可以生、而患者也可致死,關鍵在於安與危兩者思路是否閉塞,或相礙不相通。然而,兵家卻「以患為利」及「以迂為直」,化危為安,成致勝之道,故有前賢認為兵學智慧本出自易學,其中也有點道理。

至於日前瑪雅日曆完結和世界末日的傳說,同樣可以視為現今世道之生死玄關,或把傳說之當天時刻作為重生之日,過去之日已死。用對沖之法,以冬至之日起卦,或再起星盤和八字,推演之下,便發覺雖然水氣遮天,卻中氣未絕,欲斷難斷,還現一線生機,落日餘暉,希望在明天也,即是乾坤可再造,革故鼎新,意指有政經改革,新人事、新作風,再現文明之象(筆者早在年初一已在拙文內說明)。然而,地球如今證實不末日矣,但不少人的行為失控,反變得瘋狂,似乎人性早已末日,這種情況就是人性的玄關未能釋破,致被胡言亂語所迷惑。

危機的反思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生活道路滿布荊棘,難免令人傷痕纍纍,氣餒的人只是不斷的為傷痕增加苦痛,其中有心善者則借文章詩賦以表胸臆,即產生所謂傷痕文學;如遇有精神偏差者則遷怒他人,甚致枉殺無辜,愚昧加殺孽,眾生惶惶不可終日。與此相反的,卻有人以傷痕為人生路上標記,回顧的不是傷痕的苦痛,而是體會過程中傷痛所遺留下的痕迹, 把痕迹作為事象,事象化為卦象,參悟箇中玄機,從而獲得另外啓發,不會因倒下而從此倒下,卻從中了悟玄關竅門,最後作出成功抉擇。俗語說何處倒下,便從何處翻身。禪門之道,若是從傷痛之處而來,便從傷痛之處而往,以無懼精進慧劍,披荊斬棘,一心不亂,自當豁然開朗,回復清靜,道家昔日以此為不傳之秘,因為「認識玄關非等閒,千教不敢亂傳宣」。禪機藏易,易帶禪音。

《易經》之博大精微處,不在於占卜風水,乃在於其義理,能點化世道人心,孔夫子開啓儒家思想,反對怪力亂神,實在是宏揚易學宗旨。《易經》六十四卦,以「乾」「坤」兩卦始,以「未濟」卦終,再以「亁卦」復始,生生不息,指出世事循環不絕,柳暗花明,一切玄關法門,盡在一念之間。研易之道,旨在破釋陰陽生死之妙,處變不驚。「行到水盡處,坐看雲起時」。

作者為現任美國易經科學文化協會會長,該會屬加州政府特許非牟利文化學術推廣及慈善機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