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日星期一

聆聽自己內在的鼓聲 - 李怡

2012年12月02日 - 蘋果

以前讀書人崇尚「進有孔孟,退有老莊」。儒家的孔孟以「仁義」為根本,教人在入世中自我實現;道家的老莊以「道」為宗尚,避世「體道」是其歸宿。現代人已不講孔孟老莊,萬事以「利」為先,從政講政治利益,人生則追求各種物質享受。

經過現代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西方社會開始出現回歸自然、返璞歸真、追尋簡單生活的潮流;同時,經歷20世紀的革命、暴力反抗,西方社會又有了以和平的不合作運動來反對不公義政治的趨勢。前者有點像老莊之避世,後者則有點像孔孟之仁義實現。


西方人又發現,這兩種趨勢原來在100多年前的美國,已有人提倡,他就是生於1817年,在脫離塵囂的瓦爾登湖地帶鄉居兩年多,寫下膾炙人口的散文佳作《湖邊散記》的亨利.梭羅(Henry D Thoreau)。今年是梭羅逝世150週年,七月,美國「梭羅學會」在瓦爾登湖地帶組織四天集會,世界各地「梭迷」紛紛參與。他們認為,梭羅身後蘊藏着豐厚的真知灼見,為今天喧囂世界的人們帶來安寧。

梭羅1863年發表「沒有原則的生活」,所謂沒有原則,意思是「喪失生活本來意義」,即那種「以金錢為第一目標的生活」。他認為把賺錢當成第一要務,這樣的生活很可惜。他反問,我們人活着是為了什麼?難道只是營營役役,最後才發現自己根本沒真正活過?商業活動發達不等於文明進步,人性的價值才是真正的寶藏。「簡單!再簡單!」是梭羅身體力行的信條,他認為保持內心清明,才能聽見自己內在的鼓聲。

以前的人沒有手機、網絡怎麼生活?簡單生活,沒有什麼是絕對必須的,也就沒有失去的恐懼。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