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7日星期二

Apple的沒落? - 陳大為

2012年11月27日 - 信報

Apple最近匆匆忙忙推出iPad mini,然後又再匆匆忙忙說將會大舉進軍中國市場,定下每年要在中國多開店舖增加多少銷售等指標,委實令人失望。

兩個動作分別是針對其最大的競爭者──三星的android機而發。三星平板電腦的全球市佔率由去年第三季微不足道的7%上升至今年第三季的18%;同期Apple平板電腦的全球市佔率由去年第三季的60%下跌至50%。

另一方面,在中國,雖然三星的智能手機市佔率由去年第二季的21%跌至今年第二季的19%;但同期Apple的智能手機市佔率卻居然跌了一半至10%。後者的原因可能是中國的手機顧客精打細算,預期第三季出iPhone 5而第二季省下錢來買。但是,前者的情況卻不可忽視:當時雙方都尚未有新產品出台,連iPad mini都是遲至10月底才宣布推出,可是一年間市場轉變如此之大,不得不令沒有了Steve Jobs的Apple擔憂。

如果以一般商管思維考慮,由於智能電話和平板電腦屬高流量壽命短的大眾消費品,而且技術亦已成熟,故會視此類貨品為商品。既然是商品,則已經變成價格和擴散面之戰:利用縮細尺碼作為噱頭實踐較低廉價格戰術;利用多開商舖、銷售點、多做宣傳和讓網絡供應商有更大動機包銷更多智能手機來擴散至號稱最大的市場──中國。對中國通常都會有以下迷思:如果中國一人一部iPhone,就有13億;就算只佔10%,都有1.3億,放在美國已經33%有多。佔10%容易還是33%容易?

這類迷思忽略了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實際上,雖說中國人均收入一直提升,甚至一些沿海或特別受國策照顧省份居民的消費力和發達國家比已經不遑多讓,可是,就算是那些地方的居民,對價格仍然非常敏感,並會想辦法在其他售價較低的地方「走水」回來,再破解密碼使用。更簡單的是乾脆用其他牌子──只要外貌功能都相近即可。

無法對準對手弱點

至於縮細尺碼,只以某一特定對手的特定產品作競爭,表面上寸土必爭,其實等同告訴對手:我已經失去方向,無法對準你的真正弱點攻擊,只能夠和你直接作惡性競爭。所以,這條計策比前述的發展中國市場更餿。

換言之,Apple在Steve Jobs時代最大的價值:走在時代前面開創潮流,已無法在現時的管理層實現。其實,留意Steve Jobs回巢後Apple鹹魚翻生的過程,其勝出點並不只在於硬件(iPod、iPhone、iPad)的設計和功能──實在當iPod、iPhone和iPad出現時,已經有硬件上不相伯仲甚至更好用的產品出現在市場。單想想第一代iPhone是連短訊都沒有(當時未有whatsapp之類的程式),卻居然仍能贏得用家的心並大舉風行,就可以證明並不是因為一個電話如此簡單。

當初出iPod時,尤其對翻版沒那麼猖獗的歐美地區而言,最重要的是可以通過iTune入會交便宜會費,就可以合法地下載大量歌曲。就算要額外付費下載,價格遠較買一張CD便宜,而且可以自行選擇歌曲,用不着聽那些「豬頭骨」歌曲。

同一個平台將之擴張,則除了賣歌,還可以賣各種微形軟件,不但不用對着一大堆「豬頭骨」的功能和附帶軟件,還因平台開放,參與開發和售賣者眾,打破以往幾家公司壟斷的狀況,市場本身可以發揮自然淘汰機制,讓更安全、可靠和好用的應用程式留下;而且此平台可以在手機上控制。一隻手指頭就可以掌握大量事情,好有秦始皇「大地在我腳下」的味道。

iPhone的「正斗」,已經不單單是外形或設計,而是將原本電腦行業的「硬件─軟件─網絡」的分隔關係打破,以智能手機作為整合的工具,通過它去體現一個在單一平台下卻有大量不同的程式供應者和用家相互交易,甚至能隨時由供應者變成用家,用家變成供應者的關係。這也為商家拓展業務提供大量機會。

至於iPad,則是將歌曲和軟件平台再擴張至影視平台──iPhone這種大小,當「控制中心」很方便;看YouTube、電影、電視等等則看到「鬥雞眼」,通過11吋屏幕看就舒服多了,玩遊戲以致工作亦然。

氣急敗壞爭市佔率

之後的工作呢?因Steve Jobs已經仙遊而無從得知。筆者自己倒一廂情願的幻想:

1. 這個平台現時多是商號─顧客間的交易,到底能否再擴張至商號─商號之間的平台,通過一些專做現金交易的第三方托管和簽收(如paypal),讓企業能夠節省時間和成本?

2. 或者甚至可以將一些合同,讓合資格的供應商、生產商、物流、顧客和投資者,通過這類平台做競標、合資、產銷、質檢、維養、收費等等工作,甚至通過互相監督,另成一套信任─貸款─貨物交易制度,而不用通過現時這個已經滿目瘡痍又近乎失效的金融系統去完成買賣?

3. 能否提供一些可以讓用家自行剪裁甚至編寫應用程式的軟件,讓用家除了方便使用,甚至搖身一變成為服務提供者,更容易將靈機一觸轉變成產品/服務?

4. 又或者甚至可以將科學研究轉變成遊戲程式而讓大眾參與研究?這不是開玩笑,美國有研究分子生物學的學校和公司將如何令某些分子結構穩定下來的研究,以一些物理定律做遊戲規則,然後讓千餘名職業打機手跟從規則下,在分子的電腦立體模型上玩砌積木遊戲,以找尋最省力的方式建造最穩定的結構。

5. 要是上述的太誇張,至少在iPod、iPhone、iPad之上,再加一樣器材可以讓平台發揮極致。是iTV?還是像電影Ironman裏那種可以互動的全息立體造影技術,由手指和眼及耳朶接收進展至全身接收,擴闊服務層面和介面?

可惜的是,現時Apple卻只急急腳推出加長板iPhone、迷你版iPad和中國概念,是氣急敗壞爭取市佔率和「芬佬」信心的表現,多於以往那種氣定神閒,向前探索,懶理現況如何那種領導潮流的霸氣。Apple拋棄自己的精長,而欲用「傳統」方式競爭,對更精於此道的韓國企業而言,無異於自毀。一旦如此開戰,則不禁令人懷疑:下一轉的「戰略」,是否來個「平面方角」的iPhone square和「巨型版」的iPad Godzilla,兼進軍南極洲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