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4日星期二

落難的宇宙大王 - 陳姍姍

2012年4月12日 - 信報

嬰兒的哇哇大哭,是對身邊至親信任的證明,所以BB哭了,應予以安慰,無負他們的信賴──隔着電腦我幾乎都可以聽到沸騰的抗議聲音:「B B一喊就理佢,會縱壞嘅噃。」

我們的上一代好像都普遍存有這觀念,而這觀念也絕非中國人特有,西方亦然。上個世紀末,便有西方育嬰專家名Gina Ford著書重申這觀念:嬰兒縱不得,育嬰要講求紀律與常規。B B只要不餓不濕,便該由他哭個飽,「cry it out」。這理論曾大受家長歡迎推崇,該育嬰書高踞好些西方國家暢銷書榜首。不過此說一出頗受到一些兒童心理學家質疑,認為這樣軍訓式無情講的育嬰法純粹從家長的方便出發,罔顧嬰兒需要。近年,反對的聲音還加入了腦神經研究結果作支持,為首者是兒童心理學家Penelope Leach。她指出,科學家在「喊極父母都無反應」的B B口水中,測出高量壓力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對嬰兒發育中的腦袋,長期因高壓而處於皮質醇浸浴(cortisol bath),簡直是毒害!

皮質醇對嬰幼兒腦袋的損害,我想擇日再講。但我很想先說說為何父母無反應,對嬰兒是如此壓力爆煲慘絕人寰的事。

有想過嬰兒呱呱墮地前過的是怎樣的日子嗎?

我記得一本讀過講嬰兒情感發展(emotional development)的書這樣形容過(書名與作者都忘了,真對不起!):我們的子宮歲月,就是《聖經》中所講的「奶與蜜之地」,因為在那裏,沒有飢餓,沒有寒冷,也沒有恐懼。

的確,胎兒在子宮裏,正處於一種無我的狀況,如佛家所說「無求」的境地。無求,不是因為無欲(欲指需要),而是因為所有需要都被自動滿足而恍如無存。我們不會飢餓,因為臍帶為我們源源送上養料;我們不會寒冷,因為有母親的體溫溫暖;我們不會恐懼,因為我們被保護在至親的體內深處。在胎水裏載浮載沉,胎兒的「我」無邊無界,與宇宙天地混沌一體。

然而,一旦離開母體,嬰兒便從無我混沌中被慘生分割出來,他們「我」的意識來自本身生理各種不能再自我滿足的需要──如今所有這些需求都得由他人來成就成全。多慘!一下子由無敵的宇宙最強變成無用的全宇宙最弱!正因為這樣,親人有反應與否,對無助的他們來說,是自己存活的關鍵,開不得玩笑。所以別笑你的B B 是Drama Queen,要記得他們一個二個都是落難的宇宙大王,心靈特別脆弱,在新世界能否重建安全感,很視乎你對他們的呼喚有沒有愛的反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