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1日星期三

被名相蒙蔽 - 顧小培

2011年9月21日 - 信報

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是上世紀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在美國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既是殿堂級的科學家,曾獲諾貝爾獎、在第二次大戰時參與原子彈的研發、著作等身,同時也是十分「接近民眾」的科學普及教育家,能用最顯淺的闡述,加上簡單易明的例子,解釋一些深奧的原理。在整體的研習態度方面,他曾說過:「I learned very ear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knowing the name of something and knowing something。 」(在很早期我已理解到,知道某些事物,與單單知道其名稱,是完全兩回事。)

在香港,不少人都能琅琅上口的名詞彙有很多,例如政客經常掛在口邊的「人權」、躺在路上阻礙交通示威者的「公民抗命」、某大學教授用來煽動學生的「學術自由」,不但往往會是誤用了,而且造成一種風氣,說話時只須能抬出一句堂而皇之的詞語,就完全不用講道理,而且是可以「聲大夾惡」。傳媒中一些不良分子更善於此道,用蠻橫無理的偏頗之言,將一件事情扣上帽子,之後大字標題,譁眾取寵。他們自稱記者,說自己是「新聞報道者」,其實是「新聞歪曲者」。被這些政客以至記者誤導的一般民眾,很多都學會了這些詞語,動不動將整個搬出來,在身前一擋,卻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很可惜,二千多年來中醫採用的語,將今天的中醫學帶到了「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的境地,說話的,也往往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至於「意會」,顧名思義,是沒有一套準則的,更是無從整理規範的。於是,在言者「矇矇」、聽者「矓矓」的情況下,帶來兩個大方向上面的錯配。第一是「盲人摸象」,甲摸了象脚,以為像是柱子,乙摸了象身,以為像是牆壁。另一是「張冠李戴」,只因見到了相似的表象,就全部歸納成為同一類。前者是把A理解為不同的BCD,言人人殊;後者是將不同的BCD都說成是A,不分皂白。從這裏可以見到中醫藥和西醫藥的分別之一。中醫藥用宏觀;西醫藥用微觀。中醫藥很難精通,因為很多概念不容易捉摸,表面看似簡單,其實內中大有學問。就以「寒涼」一詞為例,中醫認為蝦蟹很涼,綠茶很涼,橙也很涼。它們之間有什麼共通之處?可能是由於有些人吃了蝦蟹會肚痛,孕婦多飲綠茶有小產之虞,以及一些人喝了橙汁會肚瀉。西醫對這些肚痛、小產和肚瀉的形成,各有不同的解釋;中醫看到大體上「泄」再加上「虛弱」的現象,乃用一個很寬泛的大題目將其概括了。無疑,中醫從現象所觀所得去治病,西醫則依賴定量分析去探討病情;哪一種是更佳方法?有沒有以偏概全?可能見仁見智。但我們不妨嘗試了解西醫的病理分析。明天續談。

1 則留言:

  1. 我以{不把脈} {不服藥} {不接觸} 療法,已擊破病症原因,任何病痛就是一腳踢。
    吹象大師 林宜昌 敬禮 2014/12/17
    http://99999999lnc.blogspot.com/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