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3日 - 信報
談術數,不能不說《易經》。與佛洛依德齊名的歐洲心理精神哲學家榮格說:「讀世界人類唯一的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相信日後同版的醉一先生會跟大家詳細討論《易經》,我倒喜歡和大家說說《易經》在不同術數的應用。不過,先請大家了解一下術數在幾千年的歷史裏浮沉。
《易經》的內容先由無極演繹到太極,再由太極生兩儀,在陰陽的媾生下變為四象八卦,把宇宙和人類的關係緊扣在八卦之內。八卦不但可以類比與人日常生活所有有關的東西,甚至連天氣、方位、家庭倫理等都包含其中,也可以說人的一生都不出於八卦易理和哲理之內。
西漢初期經學大師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而獨專儒,董仲舒在他的《春秋繁露》內糅合了五行陰陽和儒家的政治、社會和倫理觀,以天為大,而天人地三者互為影響,因此《周易》遂成為闡釋天人地三者關係最重要的經書。西漢人都知道劉邦是因岳丈善相,看出劉邦這個無賴擁有高鼻龍顏,美鬚髯,左腿更有七十二粒顆痣,他日必會出人頭地(見《漢書.高帝紀》)。民間始醒覺原來善相者不單可以榮華富貴,甚至做皇族,漢人豈不會對相術和其他術數着迷,因此術數便有了一個很好發展的平台。
天干地支融入卦爻
漢朝可說是各種術數的「象數易」成形期,出了一批易學大家如象數派的京房(著有《京氏易傳》)、孟喜﹔義理派的費直及以黄老之學解釋易學陰陽變化道理的楊雄等《太玄經》學說,其中象數派京房、孟喜等人竟研究出把黃曆的天干地支融入卦爻和卦象,開創了文王卦。這個融合,不但大大增強了卦爻的時間性,也豐富了卦象的類比性。一個卦象由六畫組成,由下至上,每一劃都稱為爻,京房派就把六爻(初爻到上爻)類比由最小去到最大或者是一步步晉升的同類東西,演繹與人、物和事的關係和變化。
如初爻可以類比子孫,那麼二爻為母,三爻為伯叔,四爻為妻,五爻為父和上爻為祖妣了。當某一爻出現變化時,那便引申某六親或此爻再演繹的東西有所變化。
還有,最厲害的是他們把時間、空間和人串連放在同一個包含五行陰陽的平台上去解釋易象,這個象立即有了一個三維思覺,此舉鞏固了後來的風水、望氣、夢占、占星、奇門遁甲和其他種種術數的發展!那時很多人開始探討用不同方式去演繹《周易》,希望成為一家之術,但很可惜的是同時也有好些所謂術師利用人的無知、迷信去斂財,加上當時漢朝征服匈奴後出現一段頗長的繁榮穩定期,人民富庶起來,那時專儒的結果是重孝道,於是厚葬示孝的風氣熾熱,部分術數師為了求財,怪力亂神之事開始層出不窮。
宋朝理學加強學術性
到了唐朝,術數的迷信加劇,人民甚至官吏都不知哪些術數是對或錯,結果唐高祖以當時命學之說有害民智而明令禁絕,高祖武德九年下詔:「民間不得妄立妖祠,自非卜筮正術,其餘雜占,悉從禁絕。」(請讀者留意:唐高祖也未敢廢「卜筮正術」!坊間有我心儀的大作家用唐高祖的詔書來批判術數似乎有點偏頗,不夠客觀),所以當時的術數仍有發展空間,是故唐朝仍出了李淳風的《推背圖》、赤松子《青囊經》、曾求己《青囊序》、楊筠松《青囊奧語》、《天玉經》以及《撼龍經》等等,某程度而言,也是正本清源之舉。到了宋朝,出了一批理學大師,如周敦頤、朱熹等將《周易》理論化,大大加强了《周易》在民間的學術性和認可性,特別爭取到知識分子研究和應用,如邵雍(康節)《皇極經世》、周敦頤《太極圖說》、朱熹《周易本義》、賴文俊(布衣)、陳搏、吳景鸞等,河圖洛書之說經過這班易理學大家確認後,從此為堪輿和其他術數奠基。
宋朝的術數自始由漢朝的「象數易」演成「義理易」,易術開始講求哲理和玄理。到了明清時期,術數的應用更深入民心,明朝開國功臣劉伯温的《燒餅歌》為後人津津樂道,地仙蔣大鴻著《水龍經》,還有來知德的《易經圖解》,他更加類化八卦卦象,提升八卦在術數方面的應用性,成為研究卦象的人的經典書籍。
清朝因承傳歷朝的經史典籍以及其他雜書太多,究竟哪些是「正本」而不是妄作,特別是術數書籍,許多是似是而非,乾隆皇帝便命大臣紀曉嵐主理和收輯篩選歷代經典古籍,納入《四庫全書》之內,類分經、史、子、集四部,而所有有關堪輿術數典籍皆收在《四庫全書.子部》。由清末到近代,也有很多著名的術數大師出現,他們的著作亦是如今學習術數人士的範本,如章仲山《地理辨正直解》、黄宗羲《易學象數論》、沈竹礽《玄空紫白訣》和《玄空古義四篇》、日本的易聖高島吞象《高島斷易》、尚秉和《周易古筮考》,還有趙景羲、吳師青、談養吾等大師的作品,現時坊間書局仍然有他們的書籍出售。
但極之遺憾的,是在眾多大術數家中,只有一位比較用科學和统計學的態度去引證一些玄學應用的經驗,他便是尤惜陰。他的《宅運新案》內記錄了他以多年統計方式去總結一些風水經驗,尤為可取。但隨着科學的發達和世道人心的道德敗壞,未夠經驗的「術師」已經行走江湖,我就見過一位初學風水的師兄(一般學術數的人都稱呼同學為師兄師姐)上了兩堂風水班,便收人家利是幫人睇風水,還用通勝內的符籙替人消災解困云云,我知道後怎不搖頭呢。術數玄學真的需要更多求學問的人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去發揚,因為她是已經有三四千年的歷史,又迷倒不少中外大學者或科學家的國粹!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