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8日星期四

流行榜的荒謬 - 小武

2011年7月27日 - 信報

很多樂壇前輩都說,很希望香港有一個具公信力的頒獎典禮,就如美國的格林美一樣。然而,怎樣搞才有公信力呢?又由哪個機構、媒體去辦呢?單是這些基本問題,就纏繞了差不多二十年都未有定案,也許,那是因為更基本的事情都沒有辦妥,就是流行榜。

看各大媒體的流行榜,很難忍得住笑——是嘲笑。若真有個老外有心研究本地的流行榜,他一定摸不着頭腦,因為無論媒體如何解釋機制,都根本說不通。更過癮的是歌曲在榜上的走勢,你有心留意的話,便會覺得很弔詭、很不合情理。

歌曲「排隊」上冠軍

舉些例子吧,我一直就不明白,怎麼歌曲總是「排隊」上冠軍的呢?往往是先上季軍,再到亞軍,然後才冠軍,真有這麼工整嗎?這種情況在九十年代初特別明顯,近十年因為更加亂來,「排隊上冠軍」已較少見,不過,又換來另一個怪現象:前一個星期仍在冠軍位置的歌曲,下一個星期已在榜上消失得無影無蹤!如果,流行榜是反映一首歌曲的流行程度的話,那麼,有什麼歌在七八個星期的不斷催谷,終於攀上冠軍位置之後,便會突然在七天之內變得完全不流行?嗯……也許那些網絡上的噱頭歌曲辦得到,但這類歌該是新上榜便登上冠軍吧?

電視台的音樂節目更有趣,登上榜首的歌手總在前一個星期已約好的嘉賓名單之列。

節目監製真那麼厲害,可預知歌曲在未來的流行走勢?而且節目還要是一早錄起的?抑或連流行榜都可以像烹飪節目那樣,「預先做起」?說穿了,就是因為大部分流行榜,根本「無譜」。

外國流行榜清晰透明

外國的流行榜,主要是以統計細碟銷量和主要媒體的播放率為主,有些也會加入數碼下載數字在計算之內。但怎麼也好,最重要的是方法清晰、透明度高,不像香港那些,總推說是有高層或專業人士計分成分,如此一來,和「任作」又有什麼分別?標準何在?歌曲質素?但這個分會每周都變嗎?難道他們可自行判斷歌曲每周的流行程度?

香港不流行出版細碟,數碼音樂下載亦不夠成熟,只能靠播放率定勝負。可是,如果只統計單一頻道,代表性一樣有限,亦太容易操控結果,大家期望的「公信力」仍是無存。所以,還說什麼搞個具公信力的頒獎典禮?先搞好流行榜才說吧!只是粵語歌地位不斷下滑,屬於華語歌的流行榜大概由內地創辦更有意思,怪就怪我們將這件事一拖再拖,拖到連香港的地位也今不如昔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