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8日星期四

美國返亞戰略,新招三環緊扣

2011年7月27日 - 信報社評

希拉莉在香港短暫逗留,旋即到深圳,與國務委員戴秉國會面。
美國國務卿希拉莉環球外交之旅,壓軸在香港與深圳結束。她與行政長官及立法會議員會面,只是禮儀性活動,卻難掩其後在美國商會演說中,強調美國積極與亞太國家建立自由貿易,並向中國傳遞反對貿易壁壘弦外之音。可以說,希拉莉此行,焦點在印度、印尼和香港;於三地所釋出的信息,更展露了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進一步深化,新招式一環緊扣一環。

希拉莉在香港短暫逗留,旋即到深圳,與國務委員戴秉國會面。之前外界估計,南海爭端應是商談重點,但外交部事後發表的新聞稿,卻對此隻字不提,耐人尋味。然而,仔細觀察希拉莉此行,從土耳其到希臘都無新意。直至踏足印度,便轉入「戲肉」。她敦促新德里政府應在亞洲地區中發揮更大的領導作用,似有鼓勵印度與美國聯手,以抗衡中國的意味。

美國近年不斷強化與印度的關係。去年六月,美國與印度在華盛頓舉行首次戰略對話,雙方就反恐、核不擴散、經貿、能源安全等領域,達成合作廣泛共識。如今美國積極拉攏印度,戰略意圖可謂呼之欲出。

希拉莉轉到印尼出席東盟地區論壇,首度要求南中國海主權爭端各方,必須遵守國際法,並須以有力法律依據,來證明擁有主權的聲索要求,而非只依據歷史先例,明顯是針對中國而發。前天,菲律賓總統阿基諾發表任內第二份國情咨文,聲稱準備將南海問題提交國際法院裁決。可以看到,南海問題「國際化」,並以多邊機制解決紛爭的格局不斷強化。由於中國不贊同通過國際法庭仲裁,美國此舉,難免令中國在博弈中陷入更被動的位置。

希拉莉在香港的講話,進一步突顯美國擴大亞太經貿影響力的戰略用心。她自嘲美國人應「多儲蓄、少花費」,這恰恰就是中美貿易失衡的骨節。對中國以「高儲蓄、多出口」帶動經濟增長模式,不滿之情不言而喻。她提出衡量全球營商環境的四大原則,包括開放、自由、透明和公平,明讚揚香港,但意在言外,難免令人聯想,此番強調公平貿易原則之音,是刻意向北京傳遞。

很明顯,美國如今積極通過《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來強化在亞洲經貿發展中的介入和影響力。希拉莉提出,亞洲各國雖然簽訂了逾百項雙邊貿易協定,但效率低,加上協定的複雜性,故希望TPP能夠為亞洲貿易區域化的一籃子協議。TPP是由新加坡、紐西蘭、智利和文萊等四國發起、於二○○六年生效,旨在促進地區經濟合作,發展初期並不起眼。奧巴馬於二○○九年宣布美國決定參與TPP,並鼓勵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加入,以壯大這個美國再度介入亞洲、同時可強化貿易優勢的戰略平台。如今TPP在四個發起國的基礎上,擴大參與磋商合作的國家至九國,包括澳洲、馬來西亞、秘魯、美國及越南等。

照發展形勢看,TPP是唯一涉及太平洋東西兩岸,連接亞州、澳洲及南美洲的多邊自由貿協定,雖然目前貿易量有限,但協定的結構性意義巨大。當希拉莉在香港發表講話前夕,奧巴馬在白宮與紐西蘭總理會面時,便急不及待表示,希望目前九國的磋商,能及時締約,以便趕上十一月在夏威夷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領袖會議。

由於參與TPP的成員,幾乎所有貨品必須馬上降為零關稅,且在知識產權、創新和開放市場進入各方面都有嚴格規範,令中國選擇加入不得不分外謹慎,以免受到美國主導的TPP牽制。可以看到,希拉莉十一天外交之旅,在印度、印尼和香港三地傳遞的信息和展露的戰略意義重大,策略招式三環相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