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5日 - 東方
食魚削精冇仔生
港人承襲廣東人「靠海吃海」習性,耗魚量排名全球第六位,然而浸會大學及城市大學的研究發現,本港市面上二十種常見淡水及鹹水魚含有用於傢俬及電子產品的阻燃劑「多溴二苯醚」(PBDE),推算港人從魚類攝入的PBDE比歐洲、美國及日本普遍高十倍,最高更達四百六十多倍。負責研究的專家指出,PBDE可擾亂甲狀腺功能,削減精子數量,甚至損害生育能力,影響不容忽視。
浸大生物系教授黃港住指,研究由前年五月至去年暑假期間進行,於本地街市搜集各十種常見淡水魚及鹹水魚,前者包括桂花魚及鯰魚等,後者有大眼雞及黃立鯧等,最終收集到二百七十九個樣本,再將魚肉組織製成粉狀化驗。結果發現,每克魚肉的PBDE含量介乎一點八六至十六點一納克(一納克即十億分之一克),遠高於歐美魚類的PBDE水平,其中以桂花魚及牛鰍含量最高。
攝取量遠超歐美460倍
以一名體重六十公斤的成人每日平均進食一百六十四克魚類計算,港人平均攝入PBDE為每公斤體重約四點四至十四納克。美國人只有零點零三至二點五納克;英國為一點二九納克;日本為一點五六納克;西班牙只有零點三納克。換言之,港人的PBDE攝取量普遍是歐美發達國家人口的二至十倍,最高更相差近四百六十倍。
殘留人體耐過塑化劑
黃港住指,雖然港人的PBDE攝取量未達危險水平,但不少研究均指PBDE可干擾甲狀腺功能,亦可能影響男性生殖器官,令精子數量減少,影響生育能力。甚至有指可能引致睾丸癌及乳癌。以往有研究於母乳中亦驗出PBDE,故潛在風險不容忽視。他又指,PBDE較易溶於脂肪,可殘留人體一段長時間,半衰期由十五日至九十日,相反近日弄得人心惶惶的塑化劑,半衰期只有十四小時。他指一般煮食方法無法完全清除PBDE,市民惟有提高警覺,少吃污染較嚴重的魚類。
食物安全中心發言人指,PBDE為一組人為化學品,持久性強不易分解。該中心曾於○八至○九年於市面抽取一百種食物,其中包括四十四個魚類樣本,驗出PBDE為每克魚類有十三至六千六百皮克(一皮克為一萬億分之一克);一般中學生每日PBDE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二點六至六點四納克,不構成健康風險。本港或國際間目前沒制訂食物中PBDE的法定限值,市民應保持均衡飲食,以免因進食某幾類食物攝入過量污染物。PBDE通常積聚於動物脂肪,故市民亦應減少吃肉類脂肪或以動物脂肪配製的食物。
環境污染海產狂吃毒素
食魚一向被認為是有益健康,但由於環境污染嚴重,魚類在污染的環境生長,亦攝取了各種污染物。浸會大學曾研究發現,吃海產隨時吃下至少七種污染物,包括有機污染物如殺蟲劑滴滴涕和阻燃劑,以及水銀、砷(砒霜)、鉛和鎘等重金屬。不過,專家認為不應避而不吃魚,而是適量及吃得多元化。
應盡量只食魚肉
香港營養學會司庫兼英國註冊營養師李鎧而表示,體積過大及深海魚均不宜長期食用,例如燕尾星斑、紅鰽及老虎斑等,較大機會含雪卡毒及含毒量較多。她指出,市民進食時,應盡量只食魚肉,其他部位例如魚頭、魚皮及內臟均不宜食用,因這些部位的含毒量較魚肉多數倍。她呼籲市民,應選擇不同魚類進食。
魚類海產被驗出含有害物質的情況時有所聞,去年十月,食物安全中心在馬鞍山及沙田的市場取得樣本,驗出鮮扇貝及劍魚含重金屬鎘或汞(水銀),亦在走私淡水魚中驗出獸藥孔雀石綠。食物安全中心去年共抽取逾八百個水產及製品進行水銀含量測試,結果發現七個魚類及一個蝦樣本水銀含量超出百萬分之零點五的標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