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2日星期日

「朋友」遍天下,知心有幾人? - Nick Lee

2011年6月9日 - 信報

去周,我終於加入了 facebook,眨眼間已有四十四位「朋友」。當我偷看他人的首頁,方知道四十四位真是少得可憐,二百多位「朋友」的用家比比皆是,逾千位的也有。在社交網絡的世界,「朋友」變得「一文不值」。

喜歡假設性問題的我問自己:這四十四位「朋友」之中若有人不幸去世,誰的死訊會令我茶飯不思,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痛?我的答案:四位(這已包括我的弟弟和妹妹,其他家人未入 facebook)。我可能是個情緒平伏的人,其他人的比例會否較高,我不知道;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你的「朋友」恆河沙數,能夠真正觸動心弦的還是寥寥可數。感情需要投入精神和時間,「朋友」可以無限,有感情的朋友必定有上限。

科技改變生活模式

再看手提電話,通訊錄載着百餘個電話號碼,經常使用的不過六七個;每天時間有限,總不能跟所有人保持通話。

以上兩例均證明,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模式,但改變不了我們的心智。藉科技之助,人際網絡無疑擴闊了,有「質素」的人際關係還是停留在有限的圈子。從生物學角度,建立人際關係需要一個靈活的腦袋,要記得或猜度某人在某時某地的喜惡,預計某人遇到某些情況的反應,群體裏更為複雜,誰是誰的朋友,誰和誰有「牙齒印」,誰和誰有着不尋常關係等,腦袋必須掌握大量資訊,才能知所因應,面面俱圓。

科技表面上擴闊人際網絡,但提升不了腦袋容量,我們能夠掌握的人際資訊就是這麼多,相熟、有感情的圈子就是這麼大,那究竟有多大呢?人數上限是多少?

對罵需要精神時間

最近一個 twitter 用戶研究,可給一點啟示。Twitter在香港不太流行,讓我簡介一下。當我成為 twitter 用戶,我可以 follow 另一位用家,其他人亦可 follow 我。換句話說,每人都有一群 follower。當我發布一條訊息(只限 一百四十字,twitter原意以 SMS 傳送,故有字數限制,今日擴展至其他媒介,此限制依然沿用,並包裝為「賣點」,其一位高層曾說:「creativity comes from constraint.」),所有我的 follower 都會收到。假設我的用戶名稱為「nicklee」,剛發訊提醒我的 follower 讀今天的文章,某人覺得今文奇差,不吐不快,他可以在 twitter 發訊「@nicklee ur article sucks!」,「@」標示訊息的對象,是 twitter 約定俗成的做法。當然,我亦可以回應「@whoever ur so ugly!」(以目標用戶名稱代替「whoever」),向他還以顏色。一場罵戰就此展開……

問題是,假如我有一萬位 follower,又能與多少位進行罵戰呢?對罵需要精神和時間,我的 follower 數目可以無限,但罵戰的對象絕不可能無限,科技能夠擴闊我的號召力,但不能提高我罵人的本領。

正常的 twitter 用家比我文明,喜以對話代替對罵,他們即使有一萬位 follower,又能與多少位進行有「質素」的對話呢?最近一次研究分析了三億八千萬條 twitter 訊息,牽涉三百萬位用戶,發現如下:當交談對象超過一百至二百位以後,與每位對象的交談次數便趨下降。具體點說,當我只有幾位交談對象,不難各人兼顧;交談對象漸多,只要不逾百位,我大概還可應付;交談對象超過二百位後,對話難免「滾水淥腳」,因為我的精神、時間有限。一百至二百範圍很大,畢竟人的行為頗富彈性,很難有一準確數字,勉強可說一百五十左右。

150個朋友是上限?

這次研究表明,即使有一萬位 follower,我頂多只能與大概一百五十位較為「熟絡」—一百五十是上限。

有趣的是,一百五十這數字早有前科。九十年代,在英國倫敦 University College 的 Robin Dunbar 思考人的腦袋因何長得這麼大。成年人腦袋佔體重 2%,卻消耗全身能量 20%,如此耗能的器官必定有些不可或缺的功能。當時傳統看法是為應付自然環境的挑戰,例如霸佔大地盤需要大腦袋記着周圍的「地圖」;此外,一些靈長類有「剝殼」覓食的習慣(如剝花生),需要發達的腦袋控制精準的手部。Dunbar 另有想法,認為「社交」才是大腦袋的催化劑,腦袋增大是為應付群體生活的需要。

為了找尋證據支持假想,Dunbar 收集多種靈長類的資料,發現腦袋愈大,所處群體也愈大。他更歸納出一條方程式,從腦袋大小可大概預測群體大小,把人類腦袋代入方程式,得出人類群體的自然大小應為 147.8 人—約一百五十人。他繼續翻查資料,發現很多遊牧民族群體的確在一百五十人左右,並說一百五十人「似乎是人與人之間仍能保持熟絡的最大群組」。

換言之,無論你在 facebook 有多少「朋友」,在 twitter有多少「追隨者」,在通訊錄有多少電話號碼,當你感到悶悶不樂,你頂多只有一百五十位願意隨時傾聽的親朋戚友。

或者,我們在 facebook 不斷加添「朋友」,實是暗地裏渴望添滿那未滿的一百五十位名額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