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日 - 信報
硬碟機是所有電腦的「大腦」和「長期記憶」所在,也是除處理器外最重要的電腦部件。現代電腦沒有了硬碟,就一如人體有心臟而沒有大腦般「雖生猶死」。故此,最近一連串硬碟機工業的整合動向,就更引人注意。可惜的是,盛傳可以最終取代機械硬碟的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 SSD),就依然價格高企,普及無期。
自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各主要硬碟機品牌就不斷地收購合併,合縱連橫,組合之多叫人眼花繚亂。早在2003年,Hitachi就已動用20.5億美元收購IBM硬碟部門。到了2006年,Seagate動用23億美元收購另一硬碟機品牌Maxtor。到了今年初,Seagate的長期「對家」西部電子(Western Digital, WD)又動用現金35億美元和價值7.5億美元的WD股票來收購日立屬下硬碟部門Hitachi GST。
兩大陣營平分秋色
不過,這場連綿的整合運動依然不斷有新發展。僅在4月19日,Seagate正式證實將以 13.75 億美元「整合」 韓國三星(Samsung) 的硬碟機部門。為了完成併購, Seagate 將會以一半現金,一半股票的方式支付予三星。這個併購預計將在今年底前完成。三星電子將會握有約 9.6% 的 Seagate 股份,並且擁有一席的董事會成員。
經過連場收購合併,硬碟機業界將會出現由Seagate和西部電子兩大陣營主導的局面。業界分析指出,經過收購合併戰後,Seagate在全世界的市場佔有率可以達到40%,與西部電子的50%剛好是「兩分天下」。
Seagate為何要拼命搶到三星的硬碟機部門?由其協議可見,其中一大動機明顯是衝着三星的固態硬碟(SSD)技術而來。
根據Seagate和三星的協議,三星將會供應快取記憶體晶片給 Seagate的SSD硬碟、固態混合式硬碟與關連產品。反過來Seagate 也會供應磁碟機給三星的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以及其他電子產品。
SSD一向是電腦硬件業界寄予厚望的 「明日之星」。目前的機械硬碟,儘管容量已經開發至1TB(1000GB,除去系統資源佔據等實有931GB容量) 。雖然現存的硬碟品牌,都已經有能力開發1TB的硬碟,但機械硬碟依然受制於機械部件的讀取數據速度,以及最要害的過熱問題。因此,沒有移動部件及可直接讀寫數據的SSD被業界予以厚望。
SSD價格高居不下
不過一反業界的期望,SSD價格至今依然高居不下。現在可以1000港元甚至以下可以買到的1TB容量硬碟,若要換作同一容量的SSD,價錢往往是兩倍以上。這是因為SSD所採用的DRAM技術,以及近年開始較多採用的NAND快閃式(Flash) 記憶體,成本依然高企,故SSD在可見的未來,依然不會因硬碟機部門的整合而會有所影響。除了SSD本身的技術限制,傳統機械硬碟看來「無休止」的下調價格空間在新一年依然會有相當的 「潛力」。
SSD真正的戰場,會是在近年大行其道的平板電腦,個人電子產品如智能手機等地方。這些產品的全球出貨量,早在去年已超過傳統個人電腦的出貨量。如Seagate可以確保有穩定的SSD技術支援,將可以確保在這個全新的形勢中繼續保持不敗境地,更可以進而取得以前不會想像的個人消費性電子產品部件新市場。
其實電腦業界也預期,SSD最有可能「攻城掠地」的會是須要確保熱度低,以及讀寫穩定的筆記本電腦和小型平板電腦市場。事實上,目前風行全球的蘋果iPad也就是以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作為內存。
只不過,若大家期待會有更短小輕薄的桌面電腦產品出現,至少在2011年餘下的日子裏相信依然是失望居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