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0日星期五

HKU文學院院長:港人有快樂的條件

2011年05月20日 - 蘋果

香港人富有而不快樂?國際以至中國社會科學院最近所作的調查均顯示,香港人快樂指數於全球或是大中華地區都處於低水平,但澳洲長大的香港大學文學院院長雷金慶卻認為,香港人完全有快樂的條件。
在這位人文學學者眼中,快樂是哲學問題,最好加上心理學驗證,歷史也是考慮因素,若單單以社會學方法調查,容易流於膚淺。快樂如此複雜,香港人自我評分低,他相信與性格有關,「香港人太過嚴肅,話自己快樂,就好似唔嚴肅咁」。這種性格隱藏儒家薰陶:「香港人要勤力,要儲錢,覺得人生唔應該掛住享受,或者會將享受推遲,學畫畫、音樂、旅行、爬山、去澳洲買大屋,都想等退休先做。」換了人生光景,這些事,退休後不一定學得懂做得來。

李嘉誠不捐獻人文學

祖籍中山,雷金慶7歲移居澳洲悉尼,父親在餐館工作,祖父是以種菜維生的華僑。1969年至1973年在澳洲悉尼大學主修哲學,幾乎是班上獨一無二的中國學生。

2005出任港大文學院院長,居港近六年,他認為香港半世紀以前的難民心態時代早已告終,不重視文化藝術的社會逐漸起變化,計劃投資200多億元的西九項目,也需要人文學研究,「生活富裕,絕對係時候發展人文學」。他說,人文學的精髓是追求人生價值,懂得生活藝術,令人在精神創意生活中更加快樂,這與香港商業主導的社會沒有矛盾:「商界都好想要有創意嘅人才。」

香港人文學院最近成立,創院成員是八間大學提名選出的39位人文學學者,雷金慶是首任院長,明白要取得外間支持並不容易,「徐立之(港大校長)都問,你點樣解釋你哋唔係為咗鞏固自己利益,你哋有乜重要,點解要支持你?」他說近年商界開始捐獻人文學教席,「李嘉誠冇捐過畀我哋,如果佢肯捐少少已經好好」。與商界、傳媒打交道是學院目標之一。

內地推儒學並非好事

火紅年代研究馬克思與中國儒家學說,無非想了解中共如何利用馬克思思想批評中國舊傳統,雷金慶認為學術言論自由是香港目前的重要堡壘,「歐美澳洲日本都有人文學院,大陸冇,佢哋將文學藝術放埋喺社會科學院,但社科院冇自由研究人與社會嘅價值,乜嘢係moral(道德)都好難研究」。文革以後,內地道德價值崩潰,社會如何教育下一代?「共產黨想用儒家思想教佢哋,但儒家思想唔係好事,本身就係要尊敬有權力嘅人,好危險」。

深愛二十一世紀東西文化滙聚之地,樂意發展人文學契機,雷金慶給自己快樂評分80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