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5日星期日

背叛傳統的搶包山騷 - 占飛

2011年5月13日 - 信報

長洲太平清醮在佛誕舉行,本身就有點諷刺意味。事關醮本來是道教的祭祀活動,道士酬神拜鬼,感謝祂們為農民漁民帶來好日子;卻在本應是慶祝佛祖誕生的日子舉行打醮,搶去民眾的眼球及參與,未免有點兒那個。你可以想像西班牙會在聖誕節同時舉行「奔牛節」嗎?然而,中國人對宗教本是十分功利主義的,任何神只要能對「我」有所裨益,便不分青紅皂白拜之祭之。所以,在佛誕打醮,大家渾然不覺有問題。反正在香港,任何節日都只是假期,用來娛樂而已!節日本身有什麼意義,誰理會?

長洲太平清醮之所以著名,皆因有飄色巡遊及搶包山的活動,可以成為參觀項目乃至新聞報道項目、直播項目。因此占飛開宗明義:這是一個「騷」。不要再假惺惺說是什麼保留傳統、發揚傳統矣!

摒棄暴力即去除陽剛性

搶包山作為傳統,有悠久的歷史,源自搶孤。搶孤就是將節慶的祭品供民眾搶奪,據說搶得愈多,神恩便愈多。搶包山亦如是,搶得包子愈多,愈是有福。傳統的包子上印了個「壽」字,對老一輩而言「福」大概都指長壽,所以印個「壽」字十分順理成章。如今,人們卻不要壽,改印「平安」二字;這顯示了現代人已毋須祈求長壽,因長壽不用求,人人平均壽命都有七八十歲。反而平安難得。無論如何,這都是揚棄了傳統。

另一個改變當然是將搶包山由「陽剛性」(masculinity)的考驗,變成觀賞性的體育活動(spectator sport)。

以前動輒數百人爬上竹棚搶包,你推我撞有之,起肘踢腳有之,女人是不去參與的。這是純男性顯示其「陽剛性」的活動,免不了會帶點暴力。

可是,在1978年5月9日的搶包山,因其中一座包山倒塌,令二十四人受傷,港英政府乘機禁止搶包山,改為派包。這是港英的慣技—以安全為理由,禁制它的殖民地傳統活動。燒爆竹,危害人身安全,禁之;中秋煲蠟,會造成損傷,禁之;街邊熟食小販,破壞環境衞生,走鬼亦傷及途人,食物不潔更會損害市民健康,禁之。理由如此正氣凜然,堂而皇之,誰能說「不」?

狂歡節日釋放生活壓力

問題是,西班牙的「奔牛節」年年都有人受傷,甚至有人被奔牛踏死,何以不見西班牙政府把這個傳統節日禁掉?巴西舉國狂歡的周年嘉年華,也必出意外,有人醉死,有人打鬥受傷,何以不見巴西禁之?更不要說每年往麥加朝聖的人群,年年死傷甚眾,何以不禁之?

無他,事事安全第一,就沒有冒險(adventure)。沒有冒險,也就不成為節日,無「狂歡」可言。傳統農業社會,生活是死板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切要按既定程序辦事—何時插秧、何時收割—十分規律化。人際關係亦十分刻板—所謂克己復禮,後輩惟長輩之命是從,不得逾越,弄錯一個稱呼,也會招來一頓臭罵。節日就是讓人可以鬆一口氣,片刻不受種種規範緊箍。是故,傳統慶典或節日活動,總有一定的出軌和冒險成分,就會有損傷。大家都不以為忤,因為這就是「人生的一部分」。

搶包山用環保包,賽制是層層淘汰,到決賽只准九男三女參加,爬包山的人名為選手,繫上安全帶,包子上印上「平安」二字……種種改革,安全是安全了,但就變成一個「騷」、一場吸引遊客來參觀的表演和奇觀,這不再是傳統的節日慶典。請不要掛羊頭賣狗肉,以安全為理由,把搶包山淨化了,其實是在扼殺傳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