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2日 - 信報
能夠在《信報》寫文章心裏總有點激動,畢竟自己算是一個長期的讀者。小時候因為哥哥看《信報》而順手拈來閱讀,難以想像若果沒有當時這樣隨意地開始接觸,我現在會是一個怎樣的人。
但這一步對很多家長來說卻是最困惑的。即使能夠開放地與子女談性,把自己的經驗分享,家長有時亦會懷疑自己那一套性觀念,能否讓子女適應變幻的未來,會否教錯子女,因為性這個題目錯的成本可以很大。我們沒有預知能力,所以性教育比較像畢非德的長線價值投資法,是一種將家長認同的價值觀相傳給下一代的教育過程,問題是如何找出普世認同又符合人類成長的價值投資組合。
任何有關性的主題都會涉及以下五個元素:溝通(Communication)、了解(Understanding)、關係(Relationship)、觀點(Views)、情感(Emotion),如何處理這條曲線(CURVE)是人生一個重要的課題。一個四歲的小女孩為何會對媽媽說想嫁給同班的男同學?因為小女孩正在了解什麼是婚姻,卻仍未知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怎樣建立起來;即使四歲也有情感上的需要,不過表達出來的觀點比較直接;家長或會擔心小女孩以後是否懂得跟這男同學相處及溝通,但最值得慶幸的應該是她願意把這個想法與父母溝通吧!
只要你用心去想,總會在不同題目中找到部分或全部五個元素;你亦會發現只要這個小女孩變成亭亭玉立的十四歲少女,你要處理的問題看似不同,但其實也可以從這條曲線中思考你認同的各種價值觀,然後對應面對的處境。家長要做的,正是協助子女在成長過程中怎樣好好組合這五個元素,建立性健康的基礎。投放多少資源在這五個元素的成長則每個人都不同,而家長在性教育的身教,就是做好自己的曲線,讓子女了解及學習,建立他們自己的曲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