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8日星期四

粵語的生死存亡 - 石琪

2010年11月18日 - 蘋果

粵語不會死亡,至少在可見的將來不會,除非世界末日,否則幾千萬人使用的口語怎會消失?當然,幾百年一千年後怎樣,就無可預測。
無疑,應該學好全中華通用的華語(國語,普通話),這是大勢所趨。現在深圳、廣州經常要用普通話,但母語方言的生命力仍強。正如國際通行英語,絕不等於淘汰各國語文。全球越來越多人要學二文三語、三文四語了。

問題是粵語「黃金時代」是否過去了呢?清末民初廣東人聲勢特大,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等對國運很重要。還曾傳聞粵語廣州話只差一票,幾乎被選為「國語」,不過這是失實的誤傳。至於海外華人曾經多數說粵語,並且導致西片出現華人講粵語多過講Mandarin,則屬事實。
香港早已取代廣州成為粵語文化中心,八十年代港式粵語及港歌港片很受台灣和大陸歡迎。可惜高峰期的確過去了,現在港人也對港式文化少了信心,崇尚西化和日本化,本港新世代「潮語」往往不中不洋,搞出「升呢」、「Laughing Gor」之類,正式粵語文化還能重新發威嗎?

但另一方面,香港公映外國片的中文字幕,常常濫用粵語,外省人看不明,不少擁護粵語的朋友對這種怪現象也很反感。其實中文可以加插生動方言,卻不宜大量譯成俗語,弄得不倫不類,失去粵語雅俗共賞的優點。

根本上粵語一大可貴之處,是保存很多古典聲韻,九聲齊備,因此用粵語讀傳統詩詞遠勝四聲不全的普通話。這是粵語很重要的文化生命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