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日 - 信報
香港的樓價自金融海嘯引發的減息潮而持續地升勢凌厲,眾多豪宅物業售價屢創新高。由這次升勢開始起,筆者已看到不少所謂樓市預測的文章,總是不斷以上世紀97年樓市高峰期的樓價與2010年向上調整的樓價相比。其中有好些論調是當樓價上升回97年的高峰,樓市泡沬便會像當時一樣爆破,樓價便會下跌。
也許,很多人認為重提97年的樓市數據及其泡沬,對錯誤估計自己買樓供款能力的人有警惕作用。況且用歷史數據去預計未來數據的變化,雖不是百分百精確無誤,總比占卜的方法合乎科學精神。
舊因素對未來仍有影響力
但是,數據預測其實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單用一些歷史數據、如97年樓價作基準評價(benchmarking)看現今的樓市升勢,絕不是任何統計(statistic)的應用,極其量只能歸納為描述性的數據(descriptive data),就像我們形容看過的風景一樣。
但若要簡單地描繪出未來世界的輪廓,便要用上預期值(expected value) 和變異數(variance)這兩個統計學的數據。預期值就是收集過去數字的平均值(mean),而變異數就是背離預期值的幅度。通常,投資理論都以此作未來價格及回報的行情預測的基礎。
統計學上有關預測的基本原理,是根據馬可夫(Markov)的論述,某些環境因素會將過去塑造成為現在,如果這些因素仍舊影響着現在,則可以推斷這些因素也會改變現狀,進而繼續影響未來。只要能夠找出這些由過去殘留、但仍對未來有影響力的訊息,就可以掌握部分未來的預測能力。這些殘留於現在的過去資訊,就是過去的預期值和變異數。
筆者接觸許多初學投資理論的學生,總覺得以平均值作為未來的預期值的說法是有點難以理解。為什麼未來的價位都會回歸到平均值呢?其實,回歸平均值(mean reversal)的意義是:假若過去的價位就是以「過去的平均值」為中心而大致上是互相對稱分布的,那麼未來的價位也會以「未來的平均值」為中心而大致彼此對稱分布。可是,過去價位的平均值,到底是如何逐漸轉變成為未來價位的平均值?從統計學看,這是透過某種過程,稱之謂「趨向運動」(drift)而成的。
價位分布受時間變動影響
根據中央極限定理(central limit theorem),「趨向運動」的意思就是:價位分布會受時間變動因素的影響;雖然有時候因為當時的政治、經濟因素(如911事件及金融海嘯)產生了背離平均值的趨勢,使價位出現距離遙遠的極端價位(extreme),但是經過時間不斷地沖刷,這些高低極端價位的分布,也會逐漸受限於嶄新的對稱範圍。這嶄新範圍的對稱中心,就是「未來的平均值」。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