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9日星期一

第二次韓戰與第三次世界大戰 - 紀曉風

2010年11月29日 - 信報

雖然南北韓爆發「延坪島炮戰」,但全球大部分評論都認為,鑑於中美兩大國都不想軍事衝突升級,所以既不會引發「第二次韓戰」,更不可能觸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筆者的主觀願望也是如此,但客觀情況卻未許過分樂觀。

有言不妨在先,雖然「高麗王國」及緊接其後的「李氏朝鮮」均被視為朝鮮族的統一國家,以至朝鮮族的統一歷史可謂長達一千年(由公元918年至1905年淪為日本殖民地為止),但基於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高句麗、百濟、新羅)也長達一千年(公元一世紀至公元十世紀),而高麗王國長年受到外族入侵,而李氏朝鮮亦不得不稱臣於中國,所以嚴格來說,朝鮮半島亂的時間較治的時間長,分裂的狀態亦比統一的狀態來得普遍(順便一提,「高麗」意為「山高水麗」,英文譯音為「Korea」,在「三國時代」約等於今日的北韓;至於「朝鮮」,則有「朝日鮮明」之義)。

由此可見,朝鮮半島亂比治為長、分比合為多,內因可謂為主,一旦結合「列強擺陣」這項外因,自易爆發戰爭。1950年的韓戰,正是美蘇兩大超級強國分別在朝鮮半島「落釘」的產物,而中國之所以會「落水」,實為向「共產老大哥」顯示「誓死效忠」的指定動作。

時移世易,蘇聯早已去了歷史垃圾堆填區,北韓問題可謂由中國「貴客自理」。這表面上好像易辦,實際上卻更難搞。

原因很簡單,隨着大國昂然崛起,中國的「天朝心態」可謂故態復萌,以至很難想像北京會和美日南韓一道,合力迫使北韓就範。這方面,無論是《紐約時報》,抑或是《經濟學人》,恐怕都流於一廂情願。

當然,出現第二次韓戰的可能性依然偏低,而乍現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更可謂極低,但筆者還想借此和大家溫故,以期更有可能去知新。

須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是一件頗為無厘頭的暗殺事件,情況可謂比「延坪島炮戰」更荒謬。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王儲費迪南大公(Archduke Ferdinand)到訪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避過第一個刺客的手榴彈後,本來已經下令改變車隊路線,但隨從卻忘了通知領隊,這才會被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Princip)逮個正着開槍打死。其後,奧匈帝國循例為並無實權更欠人緣的費迪南大公發出通牒,要求塞爾維亞懲罰刺客,最後因得不到回應,為了面子而宣戰。起初,歐洲各國都以為這不過是地區性戰爭,頂多像1870年的普法戰爭一樣而已。

殊不知,事情的發展就像玩「奪命連鎖信」一樣。首先,俄國基於與塞爾維亞同種,都是斯拉夫人,所以決定幫助波斯尼亞。再來,法國基於與俄國簽了軍事協約而參戰。最後,英國則因與法國簽了聯防條約而被拖落水。另邊廂,德國、保加利亞、土耳其都是奧匈的同盟國,盟友「被圍」,自然要「力撐」。但是,參戰者都大大低估箇中的「骨牌效應」,更嚴重低估了新式武器的殺傷力,以致戰爭一發即不可收拾。

至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則可謂由一個極端盪向另一個極端。如果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肇因於列強過分輕言宣戰,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禍起於列強過分避免開戰,以至推行「姑息政策」(Appeasement Policy),任由德國軍事力量坐大,甚至縱容日本軍國主義肆虐,終至德軍閃電入侵波蘭,這才如夢初醒。

只想說,關於「延坪島炮戰」,列強以至世人都有掉以輕心之嫌。

只想說,中國,以至美國,甚至俄羅斯,或多或少都有姑息北韓。

只想說,地區性以至全球性戰爭,並非大家想像得那麼難以發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