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5日星期一

微笑大屠殺 - 林一峰

2010年10月25日 - 信報

鬧市內充滿殺機,城市人都習慣笑着欣賞。以下,是我隨便在街上看到的例子。

電視上映着幼兒在狂奔,俊俏的男子東撲西撲,一仆一碌的企圖把幼兒制服,然後下一個鏡頭就看到幼兒被分了屍及烹調上台,大人手起刀落,肉香差點從熒幕裏滲出來;媽媽還未把孩子生下來就遭到處決、切割,然後肚裏面未成形的的胚胎被一併收拾,陳屍在已被肢解的父母身上,拍出來的照片顏色更鮮艷欲滴。

這些餐廳廣告充斥整個城市,用最甜蜜的名字包裝食物,從不見血:被拍成運動健將的矯健開心小豬,直接變成了肉質鮮嫩多汁的豬扒;三文魚配三文魚籽壽司,竟然叫作親子壽司;雞肉加雞蛋飯叫作親子飯,還要用闔家歡低價吸引顧客。

愈是現代化的城市,人民的生活習慣就愈要跟真實分離。

西方國家長大的人,很多都不能接受眼見活生生的動物變成食物,任何碟上出現的東西都不能有原本動物在生時狀態的影子,甚至吃的那塊肉不能有骨。漸漸地,城市人變得異常忌諱,吃肉吃得很乾淨—眼不見為乾淨:不是我殺的,看也不像死得很慘,我吃完之後也不會有過分罪惡感。

沒有人希望自己是兇手,但滿足食慾時,還要替其他生命的犧牲起一個可愛的名字,未免有點太無賴。

豬扒廣告裏最後一個鏡頭,是兩隻小豬在草地上一躍而起的剪影,大家開心;現實卻是農場演變成屠宰工廠。

如果消費者意識到能夠用便宜價錢得到享受的真相,背後有着怎樣剝削動物生存尊嚴的機制,應該都不會再有胃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