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1日星期一

面書一代,自卑聯盟 - 占飛

2012年5月21日 - 信報

有了面書,還會有人自卑嗎?自卑,因為你與別人交往,覺得事事不如人。可是,有了面書,你大可不與人交往,別人如何美艷英俊,擲果盈車,才高八斗,口若懸河,能言善辯……你大可一概看不見、聽不到。回到家中,在面書頁上南面稱王,與你的面書朋友讚來讚去。

於是,那些抨擊你、欺凌你、戲弄你、嘲笑你的,你一概unfriend之,不聞其聲,不讀其言,那他們便不「存在」於你的世界內。只要你不介意別人有三千個朋友,你只得三十個,乃至三個,你大可與自卑說聲再見。

面書本來就是給人際關係失敗者而設的。發明面書的朱克伯格,在哈佛時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有一次,他接受記者的訪問,說了這樣的一番話:「這一刻,比起非洲有人死亡,你可能更關切一隻松鼠死在你的門前。」他這句話,聽起來很冷血,卻可能是事實。大部分人對自己身邊發生的雞毛蒜皮的事,往往比世界大事更關切。試想想,把非洲饑荒餓死人的慘劇,以及養了十多年的小狗的去世放上面書,那一樣會吸引更多like、更多留言?

感性宣洩

面書的好處就在這裏,可以聚集一群組愛好相同、志趣相投、想法相若的人在你周圍,每天互相「分享」留言、惡搞,歌曲、錄像……生命由是變得充實。寫博客,反對者還可以留言,掀起爭論。在面書,你大可封鎖那些「道不同,不相為謀」的人。面書裏意識形態齊一的程度,愈來愈令人吃驚及擔心。

面書的一代愈來愈少看報紙、電視,只看面書上朋友給他的連結:而這些又多是同一立場的新聞消息、同一意識形態的言論,建制派不看泛民,泛民不看建制派。雙方沒有共同基礎(common ground),對罵開門進來,理性討論便從窗口離去。雙方都會變得愈來愈勢成水火。美國一些公共知識分子已經擔心,民主黨與共和黨已無法在國會合作,通過有利全民的法案。面書裏的書寫,往往感性宣洩多過理性分析。一般而言,悲觀情緒比樂觀情緒更有感染力,更易於散播。畢竟社會上,失敗者總比成功者多;成功者亦不會有那麼多空閒時間寫面書。此所以,情書、情歌多是愛人不在身邊或失戀時才寫才唱。面書上的悲觀情緒一旦在青少年群中廣為散播,便會發生悲劇。這幾年,英、美發生的青少年集體自殺的悲劇,面書不無責任。假若歌德寫《少年維特的煩惱》時已有面書,自殺風氣會多嚴重,實在難以想像。

兩極結果

面書上的政治討論愈講愈誇,愈講愈「激」,會帶來兩個極端相反的結果:其一是所謂「安靜主義」(quietism)。激進者在面書上粗口橫飛,惡搞大罵一輪,宣洩了怨氣,便回歸現實,做其順民,又或者誤以為已經盡了「表達人民的憤怒」的責任。沒有網上討論區及面書的年代,人們要表達不滿,便上街示威遊行。

今天,在網上發表意見,便等於表達了不滿。看看!數以萬計的人都在面書上開罵了,電台、報章、電視等主流傳媒還會不報道嗎?政府還會聽不到嗎?何須汗流浹背的上街呢?另一個結果當然是:喚醒及激化了民眾、聚集了反對聲音,一石激起千重浪。波瀾壯闊的茉莉花革命就是這樣在推特及面書上發起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