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 - 信報
對於不寐的辨治,當然不局限在血瘀,病位不止在心肝,血虛、痰飲、鬱熱等病機均為臨床常見,甚則虛實夾雜,繁複錯綜,我們不盡逐一論述。上文詳解胸中血瘀證,覺以瘀血內阻,氣機郁滯角度辨治不寐有一定臨床意義,在此方向,我們繼續展開討論,除方劑治療,食療亦有些選擇。
源自《中國藥膳大全》「丹參烤里脊」一食療方,重點是拌料加入丹參熬煮後的藥汁,配以薑葱、花椒、紹興酒,拌勻,以此浸油炸後的里脊,再烤熟取出。丹參,味苦微寒,歸心、肝經,活血通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本草綱目》稱其「入心曰赤參」,《本草正義》謂:「丹參,專入血分,其功在於活血行血,內之達臟腑而化瘀滯,故積聚消而癥瘕破。」治以血瘀氣滯所致心腹胃脘刺痛。血瘀日久不散化熱,上擾心神,丹參性寒又可清心火,除煩安神。《婦人明理論》稱:「蓋丹參能破宿血,補新血……調經脈……其功大類當歸、地黃、川芎、芍藥故也。」有云「一味丹參,功同四物」之說,故能瘀血去新血生,治心悸怔忡,夜不能寐。里脊,豬肉甘鹹性味平和,益氣滋陰,《隨息居飲食譜》稱其「補腎液,充胃汁,滋肝陰,潤肌膚,利二便,止消渴。」故以二者主藥活血涼血,祛瘀生新,除煩安神。
祛邪為主
再如《太平聖惠方》記載「桃仁粥」,做法更為簡便。以桃仁、生地、生薑加米酒共研,絞汁備用,煮白粥,再下桃仁等汁共煮熟。桃仁苦甘平,如心、肝、大腸經,破血行瘀,潤燥滑腸;生地甘苦寒,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生薑辛溫和中,三者共奏止痛化瘀;養血除煩之功,粳米煮粥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祛邪不傷正,資生化源。該方總以祛邪為主,桃仁及生地亦有通便作用,故大便湯者慎用。也可調入桂心末,增散寒助陽,通脈止痛之效,若熱象明顯可去。
兩方均有祛瘀生新之效,桃仁粥雖非局限祛血府之瘀,但作為食療方法,凡有瘀血阻滯,經絡不通刺痛等皆可用。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大學兼職講師
來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