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星期四

白雪皇后火併黝黑公主 - 占飛

2025年3月20日 - 信報

經典動畫《雪姑七友》(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面世88年,終獲迪士尼改編為真人電影《白雪公主》(Snow White),由以色列紅星姬嘉鐸和美籍拉丁裔演員麗素施嘉擔綱。

左膠當道,迪士尼近年秉持政治正確原則,這部電影自2021年宣布開拍至今,是非停不了,由選角、製作到開畫前爆出「關公災難」;究竟會出現票房奇蹟,抑或一如所料仆直收場?

作為迪士尼首部長篇動畫電影,1937年的《雪姑七友》改編自《格林童話》,講述心地善良的公主對抗邪惡魔后,故事早已膾炙人口,占飛不贅述。真人版的《白雪公主》電影2019年敲定由《蜘蛛俠:驚世現新》的馬克偉柏(Marc Webb)執導,與《Barbie芭比》(2023)導演Greta Gerwig共同編寫劇本,惟未開拍已一波三折。

原定計劃2020年初開鏡,卻因新冠疫情被迫暫停,拖近兩年後,取景地索性由溫哥華和洛杉磯移師倫敦。然而噩夢尚未完,2023年荷里活影業出現大罷工,拍攝進度一拖再拖,上映日期由去年3月延至今年3月。

小矮人風波

為了呼應「覺醒文化」,滿足性小眾族群(LGBTQ+)的訴求,迪士尼最初屬意由不同身材的演員扮演7個小矮人,但馬上遭到原著粉絲口誅筆伐,迫於無奈之下改以全CGI塑造保護公主的小矮人角色,並形容他們為「多元魔法生物」,免得引起侏儒症患者不滿。所謂「順得哥情失嫂意」,此安排卻被《權力遊戲》演員Peter Dinklage指摘:「根本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讓真正的侏儒症演員痛失工作機會。」

全片最大爭議自然是選角風波。由《格林童話》到當年的動畫,公主也是「皮膚如雪白皙」,更是名字之由來,但迪士尼卻選擇了《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拉丁裔女主角麗素施嘉,惹起網民激烈反彈,認為夾硬把「白」染成「啡」,破壞幾代人的童年回憶。「新版如同摧毀原著,為何迪士尼不去創作全新故事,反正角色已經截然不同。」當年《雪姑七友》導演David Hand的兒子說得一針見血。

無怪乎電影還未推出預告前,社交平台已湧現大量meme圖,不僅諷刺麗素施嘉的外貌不適合演白雪公主,亦建議與大美人姬嘉鐸對調角色,甚至開玩笑表示王子寧願揀皇后,也不想與公主長相廝守。「我們小心翼翼地保留原版經典符號,同時更深入地探討她的愛情故事。」馬克偉柏表示。

立場大不同

雪上加霜的是,23歲的麗素施嘉心直口快,不停為迪士尼倒米,既批評舊版的白馬王子為「跟蹤狂」,亦揚言「公主根本不用別人救」,疑似觸動高層神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白雪公主》取消了倫敦首映,洛杉磯首映規模大減,不設傳媒提問,免得有人講多錯多。

麗素施嘉的嘴巴快過腦袋,連對老闆迪士尼也無面畀,認為《白雪公主》過時老土,不明白為何看中她,更謂:「它真的完全不是愛情故事,公主希望自己成為領導者。」

她出席西班牙城堡的秘密放映時,刻意沒唱出Some Day My Prince Will Come,而是選擇高唱女權新歌Waiting On A Wish,擺到明袋袋平安後,還要攞尾彩。

別忘了,麗素施嘉公開支持巴勒斯坦,姬嘉鐸則擁護祖國以色列,戲外同樣充滿火藥味,直到洛城首映,二人才首次同框,是否面和心不和就留待讀者自行判斷。事實上,這部戲未計宣傳和發行費用,製作成本高達2.7億(美元,下同),創下迪士尼真人電影紀錄,難怪票房預測「輸少當贏」。

然而,「無新聞就是好新聞」的時代已經過去,現今網絡世代倒認為「沒有壞新聞,最怕冇新聞」,如《白雪公主》能夠借力打力,說不定有望化流量為票房。出人意表的是,首輪影評獲得一致好評,Variety雜誌寫道:「麗素施嘉絕對是一顆耀眼超新星,全片也是一場視覺饗宴。」

影評傳媒We Love Physical Media更承認,入場前對選角存在偏見,可是最終被電影打動,並在X寫道:「這一部作品給人太多驚喜,打入個人心目中的迪士尼真人版電影前5位。」在現實世界,白雪公主的仁慈與善良,無疑被過度理想化,但同時是童話故事的真理──好人有好報,就如好電影也一樣,觀眾的眼睛永遠是雪亮的。

來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