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星期六

認真你就輸 - 溫尼笨伯

2025年3月22日 - 信報

孩子來到北美讀書後,一靜不如一動,參與不少運動競技,大概是融入異鄉生活的不二法門。

回想笨伯咸豐年前在港就讀的學校皆重視體育,但凡校隊代表,像田徑、足籃排球通通被同一小撮精英壟斷,只得無奈當觀眾;加拿大講求平等,別個城市我不曉得,以溫尼伯居住的為例,High School想代表校隊出賽,舉手便可,且崇尚Equal Playing Time,出賽時間均等,人人可過校隊癮。

不過參與校隊比賽,務必放下爭勝包袱。比賽很多時安排學生當裁判及計分,良莠不齊,錯判與計錯分頻生。小兒就曾在一場籃球賽,被輕率的計分人員誤把別人的犯規次數一併算到頭上,平白遭Foul Out。事情若在香港發生,家長不炒蝦拆蟹才怪,偏偏這裏規則列明投訴不得,理由是「裁判是義工,尚在學習需要包容,錯誤是學習一部分」,左膠得很。

難道運動員受薪麼?苦心訓練多時的技術與戰略,蒙受形若兒戲的錯判,心血付之一炬,對運動發展豈不是本末倒置?若抱此心態空餘恨,在香港重視勝負這一套,至此最好乖乖放下。笨伯初時不知就裏,驚覺比賽計錯分在場邊呼叫提示,瞬間成目光焦點。說到底無篩選讓孩子參與運動競技,這才是瑕不掩瑜。執着勝負,認真你就輸。

追求專業一點,可參加體育屬會比賽。在這城市,倒沒人靠衣裝這回事,那年女兒初來溫城參與劍擊會訓練,一名衣着平實(光看衣裝,自覺比他更像教練)自稱教練的中年漢向我遞來卡片,我即時撻着香港mode,心忖:莫非是求私人授學𢱑撈?

遲疑間他悠然微笑,指着卡片上的省教練銜頭,後來更得悉他赫然份屬國家教練團隊,有眼不識泰山,抵打!我又看過女兒的籃球教練在場外撻拖鞋穿背心露出大肚腩,到場內換過衣衫就不怒而威,原來也是聲譽卓著的非凡俊傑。

香港人運動競爭力不及其他膚色人種?至少某個階段前不是。在溫城除冰球外,港人在高中前各項競技都可高挺分一杯羹。「贏在起跑線」作祟,香港孩子普遍比本地孩子較早接受運動訓練,底子深厚。記得小兒8歲時初來溫城打籃球,同齡的白人孩子連走籃都未學曉。然而體格有別,你得眼白白接受人家後發先至,競爭力逐步趕上,只好靠細緻搭夠,屬後話。

經驗之談,參與隊際運動是愈年幼愈好,童心未泯機心小;又最好選擇不由單一壟斷,種族較多元化的團隊,包容性較高。

總之切忌太認真看待勝負,參與運動競技多裨益。小兒很多的Bro都是在競技場上結交。又因此地盛行Car Pool,家長輪流接送孩子訓練及作賽,時常溝通。內子英語遠比笨伯流利,很快與一些白人師奶熟稔,相約吃便飯聊聊見聞,輕鬆融入異鄉生活。

溫尼笨伯
自由撰稿人,於2020年陰差陽錯移居溫尼伯,體會深刻的生活與文化因緣。

來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