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日 - 信報
相信大家還記得,早前由美國知名網站選出的2024百大帥哥榜單,冠軍由「雷神」Chris Hemsworth奪得,至於第二名就是MIRROR成員姜濤。他因此在網上表示十分尷尬,叫粉絲不要再幫他放上榜。今年的叱咤,最大贏家不是林家謙,而是Ian陳卓賢。我認為,這難免會跟去年的姜濤一樣,給大眾留下所謂「捧殺」的印象。
「捧殺」這個詞語,是由魯迅筆下發揚光大。這一詞語出現在他於1934年撰寫的文章〈罵殺與捧殺〉,指的是通過各種渠道過分地讚揚某人,導致對方變得虛榮自負,最終可能令對方「高處不勝寒」,招致失敗。魯迅認為,這是摧毀一個人的最佳方法。
應用於現今社會,排行榜確可成為捧殺的助力。每個排行榜都有其機制,只要用得其所,便可通過捧殺操作,間接摧毀對方。
社會科學有一門概念叫作「坎貝爾定律」(Campbell's Law)。這個理論指出,假若人們過度依賴某一量化指標作為成功的衡量標準,可能會導致該指標失去其原有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從而令該量化指標在決策過程中的應用產生扭曲。
坎貝爾定律被提得最多的歷史例子,便是「眼鏡蛇效應」。英國殖民統治印度期間,為了消滅大量的毒蛇,政府規定每殺死一條蛇就會獲得報酬。這項政策起初似乎有效,但隨着時間推移,當地居民開始自己養蛇,以便持續獲得獎勵。政府發現後隨即結束該計劃,人們把飼養的蛇放回大自然,導致眼鏡蛇的數量比之前更多,大失當局預算。
另一個例子是在教育領域。如果考試成績被視為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指標,學生便會成為只求分數的「考試機器」,失去幫社會揀選人才功能。
每個競爭準則都有贏家和輸家。世上並沒有完美的競爭準則,背後必然有一定成本和優劣。「排行榜」就是有這種先天弊病。
譬如,百大帥哥榜單的弊病,就是會衍生粉絲利用銀彈戰術替心儀偶像捧上榜的怪現象。叱咤也是同理,粉絲們大打銀彈、人海戰術,將偶像捧上連偶像自己本身也感尷尬的位置,甚至會惹來haters的扭曲局面,變成不折不扣的捧殺。
叱咤算是香港最多人留意的音樂排行榜,但始終不比台灣具有官方背景的金曲獎。叱咤由商業機構運作,固有其商業考慮。但是,商業考慮是否一定做不成優秀的排行榜?其實未必。
以飲食界的知名排行榜米芝蓮或「世界50最佳餐廳」為例,永遠都有些餐廳長期上榜。譬如Noma、The French Laundry等等,長居排行榜前列。所以,像是世界50最佳餐廳便會制定一個「Best of the Best」最佳榜單,將那些最厲害的餐廳放上「神枱」,繼而為榜單源源不絕提供在商業上新陳代謝的可能性。
還記得十多年前,叱咤長期都是由張學友、容祖兒、陳奕迅等人霸佔,慢慢大家都覺得乏味了。
演算法得出結果頗有差異
科技進步的現代,另一個影響榜單的考慮因素就是演算法。
像是YouTube界的「年度十大熱門創作者」,它既不是全以瀏覽數字,又非以粉絲增長速度作榜單參考。現在很多媒體分析工具,例如常用的social blade,你發現所謂的熱門跟坊間理解頗有出入。簡而言之,就是一個相對較黑盒的榜單機制。壞處在於機制不夠透明,但好處則在於會有更加令人出乎意料的結果,有時反而會引起更廣泛的討論。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