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9日 - 信報
現年40多歲的馬先生(化名),在新公司任職滿3年,獲續約之餘,公司更提供免費體檢,於是他接受了人生第一次驗血檢查,結果發現肝酵素和膽固醇偏高。醫生看一看體重超標的馬先生,認為這個驗血結果屬脂肪肝所致,同時建議加驗一些肝炎指標。馬先生血液顯示陽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測試結果和陰性乙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測試結果,即是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因應檢測結果,醫生建議他吃藥治療,但馬先生有點遲疑:他一點病徵都沒有,有需要吃藥嗎?
雖然近年有關乙型肝炎報道有增無減,還有不少人對乙肝認知不多。乙型肝炎是經由接觸血液或其他體液傳播,和飲食無關。我見得最多的乙肝患者,是無病徵乙肝病毒帶菌者。這類病人通常是嬰幼兒時期經由帶菌母親在分娩或襁褓時被感染,對乙肝病毒產生了容忍性,讓病毒一直未能被免疫清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已被證實出現肝硬化和肝癌機會比沒有乙肝人士增加最少一成五,換言之,正確使用乙肝疫苗,間接對預防肝硬化和肝癌都有幫助。現時香港出生的所有嬰孩都會接種乙肝疫苗;如母親是乙型肝炎患者,嬰兒出生時除接種疫苗外,更會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加強保護,減低感染風險。
衞生署轄下的控制病毒性肝炎辦公室對診斷及治療乙型肝炎已有明確指引。病人是否需要服用抗病毒藥,取決於他的肝功能、病毒載量和肝硬化程度。在未開藥前,馬先生要抽血驗乙型肝炎病毒載量和反映肝炎病變的甲胎蛋白,還要做肝臟超聲波,排除有腫瘤,和肝纖維化掃描量化肝臟的硬度和脂肪變化。那麼檢測結果如何?馬先生是否需要服藥呢?下回分解。
作者為臨床微生物及感染學專科醫生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