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4日星期五

補充食用益生菌,有效改善腸易激綜合症 - 林盈吟

2025年1月24日 - 信報

「腸易激綜合症」(IBS)是一種常見的胃腸道疾病,主要病徵是腹痛、腹脹、腹瀉或便秘等。

由於目前尚無治療IBS的特效藥物,因此人們對於益生菌的關注愈來愈多,認為其在管理IBS症狀方面具有潛在的好處。

什麼是益生菌?益生菌是指對宿主健康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包括細菌和酵母菌。處於人體腸道的益生菌,主要有乳酸菌和雙歧桿菌等。這些微生物可通過調節腸道菌群平衡、增強免疫力和抑制病原菌等方式,對人體產生多種有益作用。

作用機制

益生菌在緩解IBS症狀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平衡腸道菌群、改善腸道屏障、調節免疫反應。

調節腸道菌群平衡:科學研究發現,IBS患者通常存在腸道菌群失衡,這可能是引發症狀原因之一。益生菌可通過補充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生長,從而恢復腸道微生態平衡,有助於改善症狀。

改善腸道屏障功能:IBS患者腸道屏障功能往往受損,導致腸道滲透性增加,病原菌和有害物質更容易穿過腸道進入體內,引發炎症反應。益生菌可促進腸道上皮細胞修復,增強腸道屏障的完整性,防止有害物質穿透腸道屏障,減少炎症反應。

調節免疫反應:IBS患者的免疫系統可能異常活躍,導致腸道炎症。益生菌可通過調節免疫細胞的活性,減少炎症反應,從而緩解症狀。

產生有益代謝產物:益生菌在腸道可產生短鏈脂肪酸、乳酸等代謝產物,這些物質具有抗炎、調節腸道運動等作用,有助於緩解IBS症狀。

腦–腸軸調節:益生菌可能通過影響腦–腸軸的訊號傳遞,緩解IBS患者的情緒和心理壓力,進而改善患者腸道功能。

研究進展

近年來,愈來愈多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在IBS管理中具有潛在好處。例如減少腹痛和腹脹、改善排便習慣、改善心理症狀。多項研究發現,補充特定益生菌株不少於4個星期,如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BB-12)、鼠李糖乳桿菌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 (LGG)、植物乳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可大幅減少IBS患者的腹痛和腹脹症狀,繼而提升生活質素,效果顯著。另外,益生菌可調節腸道蠕動,改善IBS患者的排便習慣。例如大型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研究發現,為期6個月的試驗,結果顯示每日補充LGG顯著減少患者的腹瀉次數和其他IBS症狀。由於徵狀對患者生活帶來極大不便,IBS患者往往伴有焦慮、抑鬱等心理症狀。益生菌可通過腸-腦軸調節,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態,從而減少IBS症狀發作。

那麼,應如何選擇合適菌株?不同益生菌株在IBS管理中的效果不同。建議選擇經過臨床驗證的菌株,如本文提到的雙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植物乳桿菌等。益生菌效果與劑量密切相關,建議根據醫生或營養師的建議選擇合適劑量和使用方式;選擇具有良好質量控制的益生菌產品,以確保產品中的活性菌數量和質量符合標準;益生菌效果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顯現,因此建議持之以恒地使用,並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調整。

飲食建議

在管理IBS方面,飲食管理非常重要。全球腸胃病權威組織WGO及ACG建議低FODMAP(發酵性寡糖、二糖、單糖和多元醇)包括某些水果、蔬菜、小麥製品和乳製品,這些食物易於在腸道內發酵。減少這些食物的攝入,可幫助緩解IBS症狀。逐步增加膳食纖維(尤其是可溶性纖維)的攝入,有助於調節腸道運動。然而,需避免過量攝入纖維,因這可能會加重症狀。每天飲用充足的水,有助於改善腸道健康和防止便秘。規律用餐、少量多餐,避免暴飲暴食,有助於減少腸道刺激。限制高脂肪食物,減少IBS症狀,如腹痛和腹脹。

總結來說,益生菌在IBS管理中具有潛在好處,可通過多種途徑對IBS症狀產生積極影響,如調節腸道菌群平衡、改善腸道屏障功能、調節免疫反應等方式,緩解IBS的症狀。然而,由於個體差異的存在,益生菌效果因人而異,具體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來全面闡明。因此,建議在使用益生菌前,先諮詢專業醫生或營養師意見。

林盈吟_美國註冊營養師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