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星期三

印鈔如發股,論聯滙脫鈎 - 林少陽

2024年12月4日 - 信報

近年中美關係交惡,港人有如驚弓之鳥,一時擔心聯繫滙率脫鈎,一時憂慮美國制裁,削弱本港金融中心地位。香港過去作為中國主要對外往來的窗口,近年地位不如往昔,固然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不少社交媒體上對貨幣制度一知半解的財經KOL,像唯恐天不亂般,講到好像美國只要一聲令下,本港的聯滙制度就即刻瓦解,港元變到一文不值的言論,我只能講句:「唔識(聯滙制度運作)嘅真係會畀佢哋嚇死,識嘅就會笑死。」

首先,大家要搞清楚,美元是全球流通貨幣,站在美國立場,愈多人用美元,美國政府就愈高興。因為貨幣的本質,只是發鈔者(政府)向持鈔者(人民)發出的欠單(I owe you certificate),持鈔者憑票可向票據發行者贖回等值的貨品或服務。在不引發信用危機的大前提下,發鈔者理論上可以接近零成本無限印製,並用這批無中生有的票據,向各國購買各式各樣的貨幣及服務。

擁鑄幣權國家 可向持幣者「收稅」

政府每次增發新鈔,即時的後果是對現有持鈔者手頭貨幣購買力產生攤薄效應。情形就像上市公司發行新股一樣,通常的情況下股價都會因為新股攤薄效應而下跌,除非是在大牛市,管理層能說服公眾發行新股是用於業務擴充,而公眾相信管理層有點石成金的能力。

貨幣本質上是一個龐大的信用系統,擁有鑄幣權的國家,當然是想愈多人用該國的貨幣愈好了,因為好聽點講句,這證明該國的政府信用愈好,更重要的其實是擁有鑄幣權的國家,等於其政府擁有攤薄持鈔者貨幣購買力的權力,而這個權力,其實就是向持鈔者賦稅的權力。

再用上市公司作為類比,管理層當然是希望愈多公眾投資者購買並長期持有自己公司的股票愈好,因為上市公司愈能用高價印新股進行收購合併,公司愈容易持續擴充業務,而這亦解釋了為什麼上市公司要高薪招聘頂尖的推銷高手執掌公司的投資者關係部門了。

最近,我不止一次被朋友問到,美國會不會禁止港元跟美元掛鈎?或是聯滙會否脫鈎?對於第一條問題,其實跟上市公司宣布禁止某人或某群人購買自家股票,原理是一樣的,在資本市場,你見過哪間上市公司會威嚇過公眾投資者,不准他們購買自己公司的股票嗎?

使用美元毋須美國批准

假如這家公司是私人公司,持有這家公司股票的股東,都是大股東的親朋戚友,他們不肯賣出這家公司的股票,公眾當然買不到這家公司的股票。不過,假如公司是一家公眾可以自由買賣的上市公司,而市面上早已有大量的流通股份,根據上市條例,大股東或管理層,是沒有辦法阻止公眾購買並擁有這家公司的公眾流通股份。因此,除非股東主動放棄持有這家公司的股份,否則市面上流通的股份,必須在二手市場繼續按自由市場原則繼續買賣。

情形就像本港3家發鈔銀行,透過購買市面流通的美鈔,向金管局按每1美元兌7.8港元的比率發行港元一樣,只要一日美元仍然是自由流通的貨幣,發鈔銀行就可以按照他們的商業需要,在自由市場購買美元並向金管局以此作為抵押品,按1兌7.8的比率發行港幣。這個原名為貨幣發行局(Currency Board)的聯繫滙率制度,在推行之前及一路運作的時候,事前並不需要得到美國政府的批准。

如今,所以有人擔心本港的金融系統會否受到衝擊,那是因為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之後,美國及北約盟友使出一招撒手鐧,禁止俄羅斯官方金融機構透過國際結算銀行(BIS)的美元結算系統進行外滙結算,同時充公俄羅斯政府及關連機構境外所有美元資產,企圖癱瘓俄羅斯的金融系統。雖然,原則上美國政府不能阻止香港採用聯滙制度,但是美國及其盟友確實是有辦法禁止本港註冊的銀行使用由美國及其盟友開發的BIS結算系統進行美元結算。

金融制裁俄羅斯如七傷拳

然而,情況就像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企圖阻止公眾購買並持有自己公司的股票一樣,這個做法並不符合貨幣發行國或相關上市公司的利益。當然,這個世界確實是有一些人會做出一些損人又損己的事,因為當事人認為這些兩敗俱傷的行為,最終會令對手損失較大,而他們認為「輸少就是贏」,這就要看對手計數之後,認為是否真的值得這樣做了。

事實擺在眼前,美國及盟友兩年前使出七傷拳,利用BIS的美元結算系統攻擊俄羅斯的金融系統之後,比特幣及黃金兌全球主要貨幣的價值就一直在上漲,因為愈來愈多人發現,美元已經不是像黃金一樣可信賴的財富儲存工具了。

上周末,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不單沒有說要阻止香港使用聯繫滙率,反過來威脅金磚國家必須繼續使用美元作為主要貿易貨幣,否則美國將徵收高達100%的關稅,甚至無法繼續出口貨品到美國。印鈔成本接近零,只有儍瓜才會叫人不要用自己的貨幣,當然,我們不能排除美國有天會由儍瓜統治。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