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 - 信報
一場世紀疫情,海洋公園恍似「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曾經要求政府注資救亡。現時社會復常,海洋公園也重獲生機,截至今年6月份的財政年度,在政府資助減少以及大額折舊下,僅錄得7160萬元虧損,而訪客人數達到314萬人,創5年新高,營運上似乎有起色。這是海洋公園希望向外界宣揚的訊息,然而,細閱其年報,會發現背後充滿所謂的「業績化妝術」。
當中最有趣的是「減值撥回」項目,在2021/22財政年度,海洋公園接收政府批出的補助金後,稱疫情封控措施導致公園設施收入下降,須進行減值評估。當時估算的貼現率為11%,錄得超過17.6億元的減值,令海洋公園出現18億元虧損。不過,之後兩個財政年度海洋公園管理層開始將減值的資產「撥回」,金額分別為7000萬元及2.75億元,而估算資產的貼現率,則一年比一年低,分別降至10.3%及10%。
現金流評估資產易於「操作」
利用現金流方法評估資產價,有兩個參數充滿「藝術」成份:現金流預期增長率及貼現率,假如現金流預期增長率愈高,或貼現率愈低,都會令資產估值升高。問題是,現金流預期增長率是對未來的收入作出評估,換言之只要管理層樂觀一點,拉高增長率預期,資產估值就會上升,反之則下降,當中就有很多操作管理空間;而貼現率的定義更是虛無縹緲,連海洋公園年報中,也未曾解釋該參數如何釐定,何以一年低過一年。
結果就是,過去兩個財政年度,海洋公園依靠調整估值參數,把之前減值過度的設備「撥回」,令其業績表現相對穩定,讓外界覺得在疫情期間海洋公園經歷嚴重虧損,但經政府打救後已重獲生機,營運上重返軌道。
海洋公園指出不計算政府資助、折舊、減值撥回和投資收入在內,上個財政年度經營虧損淨額近3億元,按年虧損幅度減少三成。園方自認與其管理有道,開源節流有關,但海洋公園上一個財政年度為去年7月至今年6月,才是首個完全反映社會復常及中港通關後吸客能力的年度,旅客增加與管理層表現似乎沒有太大關係。
水上樂園刺激收入短暫
更重要的是,當旅客復常之時,曾聲稱「全年無休」的水上樂園,收入竟由去年同期的1.66億元減少至1.3億元,跌幅近22%;今年10月起更宣布「季節性休園」,至明年夏季重新開放,反映斥巨資建設的新設施,對收入只有短期刺激作用,甚至有機會成為另一隻「大白象」。
政府將於2026年起停止對海洋公園每年2.6億元資助,2028年開始償還50億元政府貸款,除非入園遊客大幅增長,否則海洋公園仍難以扭虧,對連年財赤的政府構成嚴重負擔,如果沒有利好的KPI,海洋公園命運堪虞。或許,這是海洋公園施展「業績化妝術」的主要原因。
原因: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